第168章:御前会议(4 / 4)

但在地方层面,越往底层去,这种权力分化、制衡,就越缺失。

以炎国为例,朝廷层面,机构众多,权力分化严重,就没哪个大臣能集中行政权或司法权。

行政权就被拆分成多个部门,由尚书掌握。

司法权也被拆分成三法司。

但在下面的路、郡、县级别,情况可就不是这样。

路级还算好的,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在朝廷、在皇帝;设有宣政司、按察司,相当于是把行政权与司法权分割开来了。

但在郡级、县级,行政司法权力却集中在郡守县令。

在县级以下的村镇里,行政司法权力甚至被地方宗族士绅半分,都不能完全的在国家机构里。

这种情况,地方权力过大,互相牵制不足,很容易酝酿出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只有两个字财政。

越往下级去,级别越低,数量却越多,要对权力进行分化制衡,就要多设机构,而机构越多,势必官吏需求越多、势必财政支出就越多!

农业经济时期,财政能力有限,难以维持如此庞大的官僚机构体系,所以,只能如此。

但是,推行新政,工商业大兴之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机构便也能随之增加,地方官权力也就能进行分化、制衡!

分化地方,有利于巩固朝廷。

皇帝的意思,并没有触及高洁、曹琳等人的利益,他们欣然的接受了。

这对学子们也是利好的,空缺越多,入仕的机会就越大啊!

甚至对百姓也有好处。

只是对地方官不利。

但在朝廷、士林、百姓的多重压力之下,他们的郁闷,又算什么呢?

君臣议定出思路之后,刘玄命内阁回去讨论,草拟个章程出来,以回复学子对新政的不满的奏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