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商议,做出草拟之后,递交给皇帝。
皇帝批阅,进行修改。
君臣之间,仿佛修缮之后,这才有了定论。
时间已经到了元月下旬。
士林翘首以盼中,朝廷的旨意,终于发了下来!
朝旨大意第一,对士林学子关心朝廷的新政,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第二,对新政提出问题,同样予以了肯定;第三,对不了解情况,就说激烈言辞的,予以了批评;第四,朝廷对新政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是早有预计的,并且是早有预案的;第五,再次重申推行新政是国策。
·我们正在走我们的前人,从没有走过的路。
·我们的这条路,是有益于民生的、是有益于天下太平的,是符合圣人之道的,是正义的!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新政这条路,怎么能不走呢?不走才是违背圣人之道。
·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要去做的!是任何困难,也不能阻止的!
·士林学子,应该恪守圣人之道,心怀天下苍生,积极的投身到这项正义的事业中去!
·将来经济发展了,岁入多了,官府机构会随之进行改革,比如在地方增设衙门。朝廷会给学子们搭建舞台。未来,大有可为!
朝旨一堆话,最后一段才是重点。
透露了关键信息机构改革,增设衙门。
朝旨之意,传播开来。
士林学子们得知,忧虑与不满的情绪,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这份朝旨,同时也与吴楚两国、及炎国内的部分的顽固势力的对新政的非议、污蔑,进行了回应。
他们污蔑新政,主要就是新政违背了祖传的“重农轻商”的制度,违背了祖制,这是不孝啊!商人奸诈,大兴工商,人人逐利,势必世风日下,礼乐崩坏,这是不智啊!礼乐崩坏,天下便会乱起,让苍生身陷乱世,这是不仁啊!君子言义不言利,大兴工商,满嘴逐利,这是小人之道啊!
所以,我们恪守祖制,反对新政,才是聪明的人、才是仁义之举!
朝旨则针尖对麦芒,说他们才是违背圣人之道的,才是没仁心,行不义,脑袋昏聩的!
吴楚现在是十分关注炎国了。
这份朝旨发出,两国内线得知,很快就送回了国内。
新政在各国影响都很大。
炎国内,曹党、清流都支持走新政,他们背后的君子书院、圣贤书院也逐步的转变,酝酿一套说辞,对儒学进行修正,以为新政背书。
在社会上,他们也有着广泛的民心基础。
毕竟,做大蛋糕,人人有益呀!
底层就算吃不到肉,喝点汤也是好的。
更关键的是,皇帝也支持新政。
甚至,新政虽然明面上是曹琳提出来的,但坊间传说曹琳不敢偷天之功,曾与人说,新政实际上是陛下提点的!
帝制之下,皇帝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炎国这边,君臣使力,支持新政的舆论,压过了保守!
而吴楚那边,却是相反的,保守的声音,压着支持炎国新政的!
天下隐隐分作了三派。
一派,即炎国朝廷力推的——做大蛋糕的新政派。
一派,即吴楚执掌朝堂的——传统的变革派。
一派,即恪守义理的守旧派!
传统变革派,所持有的主张,并非他们的原创,而是历史上早就有过“前车之鉴”的。
高征收的种种手段,汉武时期就发展出来了。后来历代朝堂缺钱,都会拿起来用。
历代实践,产生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他们看守旧派,十分不屑,那就是群喜欢扯义理、却不通时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