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烧香磕头,除了和众人一样是祈求“神灵”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万事如意之外,这个小不见经传的弱女子,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她是在内心的深处祈求“神灵”保佑,这个泱泱大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积极向上,繁荣富强。
娘子常爬妙姨山,
双膝跪地披肝胆。
相夫教子人生路,
人到神前许心愿
一愿太平盛世长,
二愿老人体康健,
三愿姊妹知感恩,
四愿儿女知节俭,
五愿身边朋友好,
六愿单位常平安,
七愿祖国永昌盛,
八愿……
八愿为何不出口?
眼见娘子泪涟涟,
我知娘子愿什么
善良人儿福寿添!
······
时间过的真快,秋天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季节已经明显地进入了冬季。又是一个极其相似的天气,头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没有觉察到天将变化,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已经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
早饭时苏老二和康素贞都如约来到小灶火里,玉米糁汤是娘早上四五点钟都熬上的,他们家的生活非常简单,康素贞到灶火里顺手切了一个萝卜,因为娘的胃不敢见凉,她就在锅里炒了一下。
吃饭的时候三个人都没有说话,康素贞已经觉察出了原因,她说“两个孩子的棉衣裳我都弄好了,吃了饭我就送去”。
娘那绷着的脸立刻松弛了下来。
尽管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着,但路上并没有积多少雪,尤其是汽车两轮胎通过的地方连一点积雪也没有。苏老二骑上自行车带着康素贞,顶着风冒着雪,捡着路上汽车轮胎通过的痕迹朝乡中学奔去。
“冷不冷”?没有出去多远,苏老二问。
“不冷,你冷不冷”?康素贞又问苏老二。
苏老二没有回答康素贞的问话,因为他是用力蹬着自行车的,他的身上会因为用力产生一定的热量,但他从自己手上和脸上的感觉,他知道身后的康素贞是很冷的,苏老二明显感觉到康素贞已经将自己的身子紧紧地依偎在他的后背上,并且不住的颤抖着,刚才她的那句话里也有一种颤音。
“不冷”这两个字在苏老二听来,那语调、语速、节奏等都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二十多年了,每年的十冬腊月苏老二都会听到康素贞这熟悉的“声音”。
起先没有自行车的时候,凡一起寒冬腊月外出奔波,苏老二觉的康素贞总是经不起那刀子一样北风地刺骨,他总是问“冷不冷”?康素贞总回答这两个字,“不冷”。
他不住地问“冷不冷”?康素贞便不住地回答“不冷”。
每当这时,苏老二就会扭过头,他猛然看见风雪中的康素贞发海上结着几串冰渣渣,在她的额头就像是一串串珍珠玛瑙在雪光的映照下发散着亮晶晶的光,发海被风一吹便摇摆起来,那串串珍珠玛瑙便立刻变换着角度,晶莹的光洒向那茫茫的雪地·····。
这时,苏老二总把康素贞那张红彤彤的脸和苹果比较,无论从形状、颜色和神韵上,两者都是那样的相似。
把女人的脸比作苹果,不是他苏老二首创的,那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很早时候就有的,但能真正理解这个比喻,能真正地体会到这里面美意的,世上的人为数不多,大多数都是在“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客套,只有苏老二在那风雪中看见康素贞脸面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隨所在。
每当这时,苏老二的脑海里只有康素贞那可怜巴巴的模样,他便会觉得这个人间只有这个女人可以值得他魂牵梦绕,生死相许。
后来,他俩有了一辆自行车,他严厉的要求康素贞是不能摸他这辆自行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