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咸鱼难翻身(1 / 3)

陶侃冥思苦想了数日,仍然未有结果。于是,他骑着马,穿了便装,扮作商人,带了两个随从,前往古田地区寻找树苗。走着走着,陶侃不由回想起了初到武冈之地的一些点点滴滴。

东汉以后,由于经常受到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和压制,加上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这一地区的苗瑶少数民族一直反抗不断。

西晋的武冈县(包括今天的城步县与武冈县、新宁一部分)是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县,但既无“民族自治”政策的优惠,又无安抚蛮民的地理便利。

一旦苗瑶民众发难起事,县令就得在南岭山脉、雪峰山脉的崇山峻岭和幽谷深壑中匆匆奔行,急如热锅蚂蚁,往往两三天才能赶到目的地。而且,常常此波未平,另波又起,搞得县令芒刺腹背,而又束手无策。

陶侃的前任县令提起此地就摇头咋舌,他就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自卸乌纱,悄悄溜走的。

时至西晋永康年间,武冈虽然民间稀疏地建立了一些私塾,但官方却仍未创建县学,教育落后到如此地步,下车伊始,不能不使他把创建县学作为当务之急。

创建县学需要铢钱(五铢铜钱)约八万贯(一千个铜钱为一贯),但县衙库钱亏空多年,入不敷出,且又决不能“另征于民”。陶侃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儒家的“牧民之术”,就能给此方山水带来平安和福祉。

于是,陶侃向荆州郡太守吕岳写信,要求得到上级的财政支持,内容大致如下“……风化之本在乎正人伦,人伦之正在乎设庠序。武冈蛮民鄙远之地,迄今未闻先王圣贤之道,故礼义不明,人伦不正,滋非生乱。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古有虞舞干戈而化三苗,鲁僖作泮宫而服淮夷。若宣明教化,申之孝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之幸矣。崇重庠序,教养人材,惠之渥也。故愚将置县学,所需铢钱,敢冀蠲免输课为拜……”

看了陶侃的信,吕岳笑着说了声“溪狗”,而后批复“庠序教化,明德知礼,圣人之制也。然物有大小曲直,置有轻重缓急。武冈蛮獠杂扰,历久弥烈,其性刁黠强悍,冥顽难化。足下右迁,当以定律戒民为要,威慑远裔,以固圣朝。然先不问政而问学,岂非舍本而逐末也哉!”

对陶侃补任武冈县令,吕岳一直心存忌恨的。他曾向朝廷举荐过自己的朋友,但是新上任的吏部令史黄庆极力美言陶侃,使自己失去了一次“所识穷乏者得我”的机会。

吕岳太瞧不起陶侃了,因为他对陶侃的身世十分清楚。陶侃为溪族,相貌与汉人有所不同,常遭人污辱,被骂为“溪狗”。原籍鄱阳,后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西晋灭吴后,江南人被中原人称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遭到中原士族的政治压制都很沉重,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要钱没有,想出风头,自己想办法!”吕岳让人捎话给陶侃。

因而吕岳不但没有分文的财政支持,反而招来尖锐的指责,陶侃不禁汗颜淋漓。他想,如此针锋相对的政见分歧,自己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如果再写信细述理由,必然引起一场毫无意义的文字争端,因此,他选择了沉默。

于是,陶侃邀见了本县一些田庄最多的士族地主,向他们坦言自己的创学愿望和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铢钱捐助。但是,这些阔老爷们有的面若冰霜而三缄其口,有的装痴卖傻,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叫苦唱穷,一把鼻涕一把泪;有的抓耳挠腮,讨价还价……

在这唯钱是尊、视钱如神的社会里,陶侃真正感到了捐钱创学的艰难,几经努力,他才捐得铢钱四万贯。

陶侃以相当于原计划一半的经费创建县学,工程规模只好做对折处理。工程由选址购地、置材建房、园林配制、购置学田、选聘教授、吸纳茂才、祭孔开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