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点点头:“当然,这是我的职责,荣王殿下。”
在安排李昭承的安全问题上,李素是找对的人,李永忠的父亲就对裕王极为忠诚,而李永忠此人思想进步,而且胆大心细,同样是可托付之辈。
八月四日,组建完成的远征军开始出发,虽然这支军队的规模超过三万人,但实际机动部队只有一个陆战队混成旅外加远疆区的四千名骑兵,但装备却先进了参战国家一个时代。
大部分军队被安排管控第聂伯河上的各大主要渡口、灯塔等设施,这些活动得到了波兰政府的认可,虽然这个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政府并未得到俄国等周边主要国家的承认,但俄国方面也默认了这些做法,甚至于远征军接管几个俄国控制的港口时,双方也没有爆发冲突。
原因很简单,按照当年的《四国条约》,俄国获得的土地全部位于第聂伯河的西岸,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块富庶的农业区,并且拥有敖德萨这样一座很不错的港口,这块土地被沙皇彼得命名为小乌克兰,而在小乌克兰,俄国驻扎有相当规模的军队,对付的则是奥斯曼帝国,彼得既需要通过海路维持与这支军队的联系,又不想被奥斯曼趁人之危。
在远征军的行动的时候,俄军与瑞军同样在行动,双方都是由君主率军亲征,瑞军有四万五千人,其中三万两千人是瑞典本国的精锐军队,另外一万多则是附属波兰贵族的军队。
俄军迅速动员了全部能动员的军队,一共有七万人,只不过在与哥萨克成为敌人之后,骑兵的数量明显减少。除了这三支军队,马泽帕与泽连科的军队也进入战场,这支联军规模在两万四千人左右,却也不是全部的军队,虽然并未与远征军合兵一处,但这支打着乌克兰民族联合阵线旗帜,被叫做乌克兰联合军的军队,不断的派遣使者往来于双方驻地之间,马泽帕和泽连科二人全都表示,愿意与帝国远征军共进退。
瑞军渡过第聂伯河后,把基辅城交给了帝国远征军派遣的宪兵营,除了不能征用船只,而是必须以合理价格雇佣船只运输军需和军队之外,瑞典军队并未遭遇任何的阻碍。
在与远征军进行了交流之后,卡尔十二世也发现,帝国对其并未有什么威胁,于是没有留余力,全军压上,继续东进,相反,俄国军队则放缓的脚步,让瑞典军队进入了俄国腹地,等到八月中旬的时候,各方军队得到消息,俄国主力驻守在波尔塔瓦一带,已经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了,各方立刻奔行而去。
李素亲自率领军中三千骑兵为先锋,以保护难民的名义,也赶往了波尔塔瓦战场,马泽帕也带来了一万多哥萨克骑兵,到了这个时候,俄国和瑞典都已经完全明白帝国派兵的企图。
中国不希望交战双方中有一方一败涂地,因为这不符合中国在本地的平衡战略,而同样,无论谁赢,战后的蛋糕和势力划分,都必须由帝国执刀。
瑞典军队抵达波尔塔瓦之后,直接占领了这座小城,因为俄军是在城外一处土坡上列阵的,占据了地理优势。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双方只有斥候在阵前接触,在侧后则有小规模的骑兵爆发了战斗,战场上陷入了安静,李素很清楚,瑞典和俄国双方在进行秘密接触。
很明显,帝国不想参战,又想掌握局势,瑞典和俄国,无论谁赢都不能赢的彻底,不能达成战略目标。那么双方也未必要拼死拼活了,所以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剑拔弩张的双方邀请了看戏的帝国亲王进行调停,地点则在城外的一处小教堂里。
很快,因为和谈条件涉及到,马泽帕也被牵扯了进来。
只不过,谈判双方虽然都有意愿实现和平,但条件相差太多了。
卡尔十二世要求俄国退出占领的英格利亚地区,并且自己拆除正在兴建的圣彼得堡,以后不再插手瑞典和波兰两国的内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