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十二人出自周山书院。
为什么会有十二人之多?因为其中有九个人是明经、明法、明算等科及第,明算最多,占了四人。
这结果一出,顿时有御史弹劾陈佑结党营私,随即又有肃政奏请调查本次春闱是否舞弊,矛头直指陈佑。
哪怕大家都知道周山书院在算、法等科非是常人能比,但不妨碍他们支持弹劾调查陈佑,即便调查不出什么,只要陈佑挪开位置,那就是胜利。
群情汹涌之下,陈佑不得不上疏自陈,待罪家中。
十五日,内常侍李楼便服至陈府。
“李常侍怎地得空来我这里?”陈佑大踏步走进客厅。
他此时身披一件类似道士鹤氅的长袍,面色红润,眉眼带笑,看不出来正被密集弹劾。
注意到李楼打量的目光,陈佑也不恼,就这么耐心地等待回答。
没等多久,只听得李楼道“好叫詹事知晓,某此来是奉了官家口谕,请詹事入宫。”
让一个内常侍过来仅仅是为了传一句话?
反正陈佑是不信。
“原来如此,有劳常侍稍待,某去换一身衣服。”陈佑面色上看不出什么。
李楼笑着拦住正要离开的陈佑,带着歉意道“官家言只是闲谈,詹事不必换上公服,还是早早过去,免得叫官家久等才是。”
听到这话,陈佑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道“既然如此,还请常侍带路。”
乘着一辆普通的马车,通过西夹城进入宫城,绕了好一大圈,陈佑终于在一处林苑中见到了赵元昌。
出乎意料,此时赵元昌并不是一个人,即将五周岁的兴国公赵德昭也在。
此时一身绛纱袍的赵元昌正在教赵德昭读千字文。
陈佑立在一边静待这父子二人结束读书,虽然他很怀疑赵德昭究竟认不认识他读的究竟是什么字。
又读了两句,赵元昌放下书本,拍了拍赵德昭的脑袋,吩咐宫人将其带走。
这才转头看向陈佑“坐下说话。”
“臣遵旨。”陈佑大方地坐到赵元昌对面的石凳上。
打量一番后,赵元昌笑道“你倒是在家过得舒心!”
陈佑心中猜测此来为何,听到这话却嘿然一笑“问心无愧,自无须忧虑。”1
“问心无愧。”赵元昌重复一遍,“问心无愧好啊!”
叹了这么一句,他突然转了话题“你在家该是不知,今日令歌送来消息,伪燕帝薨了,三子继位,愿去帝号,向周称臣请封。”
徐征三子,正是周国支持的那一个。
陈佑没想到他竟然会在成功夺位之后立刻去帝号称臣,当即带着些疑虑问道“如此是否会引来辽国不满?”
如果是请求内附,不用说,即便会和辽国立刻开战也得接收,但只是称臣的话,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此事无须忧虑,我自有考量。”赵元昌摆摆手,“这一次你是立了功。我准备让你去西边,如何?”
立功,然后去西边。
陈佑现在同知枢密院事,除非像李明卿那边为都部署,否则的话,无论何等职事都算是贬黜。
对此,他早有准备,此时听了这话也只是心中有些悲凉,却无其它情绪。
只是过了一瞬,他面色平静地拱手道“官家有命,臣不敢辞!”
赵元昌仔细地看着陈佑,好一会儿才起身拍了拍陈佑的肩膀“朕盼望卿为朕平定西北藩镇。”
二月十六,罢陈佑太子詹事、同知枢密院、河南府转运使等职,出为京兆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