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嘶……这半分地就收了一百多斤,这要是一亩地,岂不得收两千斤?”
“是啊,平常麦穗两歧就是丰年的好兆头了,可是这里的麦穗,有十几个啊。”
“不愧是土地公赏赐的好东西啊。”
“可是,为什么赏给了大牛呢?我平常也没少磕头啊。”
“准定是大牛心比你诚。”
众人都没再说话了。
为什么被选中的是大牛而非自己,这事情只有自己知道。
只是,人们心中都暗下决心,以后自己要更加虔诚,争取下次也得到土地公的赏赐。
“不对啊,我们想要麦种,找大牛就是啊。”
“对啊,这一百多斤麦种,大家伙匀一匀就是啊。”
“大牛,二大爷啥也不说了,这一百斤麦种,必须有二大爷五十斤。”
“你二大爷算个球,我这就把老太爷背过来。”
其他人也都后知后觉。
对啊!
村里人想种菜,自己却又没有菜种,都是四处找人借,或者换。
借的话,等成熟了,再多还点。
换就更好说了。
随便给几个鸡蛋或者针头线脑就行了。
菜种什么的,也不值钱,有个差不多就行了。
但是这次不一样。
一粒小麦种子发芽后,在苗期一般会分蘖(niè ),就像主干上长出分叉。
古时候产量低,一粒麦子长成后一般只有一个麦穗。
能长出两个麦穗,就是成语“麦穗两歧”,被古人视为吉兆,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继续阅读
后世有了科学的育种方式,某些品种逐渐有了三蘖以上,甚至还有“八棵孽”的品种小麦。
但是土地庙赏赐的小麦,基本都是十几个蘖。
最关键的,每个蘖都很大。
有些小麦,分的蘖再多,可每个麦穗不大点,麦粒少,而且大都是空皮没籽的秕谷子。
如此,就是一百个蘖也没用。
但土地庙赏赐的麦种,十几个蘖不但大,而且麦粒多,每一个麦穗上的麦粒还格外饱满。
半分地收一百多斤,这是因为赏赐的麦粒少,就一个小布袋,种的稀。
要是正常种,麦苗稠密一些,半分地的产量还能翻一番。
第二年继续种,田地里都种上这种新麦子,到时候亩产千斤也不是不可能。
“亩产千斤啊,老头子种了一辈子地,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往年一亩地累死累活也就两三百斤,有时候年景不好,种子都蚀了。”
“何止千斤,何止千斤啊!”
“这就是土地公的力量吗?”
“对啊,咱们这些头没白磕啊。”
“住嘴,休得胡说!”
“咱们拜土地公,那是感谢他老人家保佑咱们村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没错,土地公他老人家看咱们心诚,上次咱们神麦,怎么到你嘴里就变味了。”
“是是是,我该打,我张嘴。”
同样的一幕,几乎同时发生在中原大地,大江南北,甚至关外、西域。
几乎所有有土地庙的地方,都出现了新作物。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