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华夏两千五百年的精华(2 / 3)

但火灾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位置范围和大小程度都能人为控制。

这是最好的平账手段。

想要查贪腐,第一件事就是护住粮仓,防止“走水”。

诸国国君纷纷照做。

可即便如此,还是遍地烽火,满天狼烟。

在《谷桑之争》的狂攻之下,几乎所有国家都中招沦陷。

君臣互疑,上下互忌。

原本铁板一块,同仇敌忾的中原诸国,瞬间变得焦头烂额。

每个国家都在处理家中的烂事,无暇它顾。

原本“热点”中的郑国,瞬间遇冷,再也无人关注它们。

但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下层,甚至底层平民百姓知道了《谷桑之争》这篇文章。

郑国,以及周边其他国家,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村口巷尾……

经常有一群人讨论《谷桑之争》。

这个时代,人们敬畏知识,敬畏书籍,敬畏有学问的人。

识字的人走到哪都会得到礼遇。

无论他们讲什么,都会有一大群听众。

更何况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人们越听越恼火。

“什么?我们种的粮食越多,粮价越贱,当官的没挣够钱,就会继续征粮?”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怎么征粮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

“还真是!越是好年景,税越重,丰年不丰收,丰收不丰年啊!”

“这不是永远都没有好年景,好日子了吗?”

“本以为咱们越勤劳,收成就越多,没想到恰恰相反,咱们越勤劳,越困苦。”

“不!如果粮食只是为了吃,肯定是越勤劳越幸福,可粮食为了卖,就是越勤劳,越困苦!”

“说得对!人再能干,还能干的过牛马么?”

“牛马一年才干几个月?咱们一年能歇几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都开始讲述自己的“不幸福”,讲述起完粮纳税时遇到的怪事。

越说越起劲的人们根本没注意到,最初给大家讲《谷桑之争》的人早已消失不见。

当权者的利益各不相同。

任何涨跌起落都会导致利益的重叠和碰撞。

但底层百姓的利益完全一致。

他们都是为了吃饱,都是为了活着。

在明白自己的勤劳非但不能带给自己幸福生活,反而让自己更加贫穷困苦后,底层百姓都开始寻求改变命运的方法。

而这时候,一个牵着小驷的少年人从东方赶来。

这个少年很帅,但他注定不是主角。

就像牵马的沙僧永远抢不了唐僧的风头。

“巨子,我们到郑国了。”

“哦……”

小驷背上的少年迷迷糊糊睁开眼。

他拍了拍大腿旁边的竹筐。

“班,我们到郑国了。”

一个小脑袋伸出来,同样打了个哈欠,随即好奇的向四周望去。

“哇~哇~哇哇……”

“巨子,他说什么?”

“他说……郑国一望无际,全是大平原,最适合铺设轨道,行驶列车。”

“他没有说这么多吧?”

“我猜的!”

“巨子,何故戏弄与我?”

“是我猜的没错,但是我猜对了啊。”

王家三郎转头看向竹筐,正好看到公输班重重点头。

三郎无语。

继续抬头望着前方的大平原。

“为什么,我看到这幅景象,想到的只有种地,让郑国人世世代代种地?这么大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