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斑一样。
可即便如此,岳川还是非常喜欢搪瓷。
无它——便宜、耐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促进钢铁冶炼的发展。
齐桓公时代,管仲就提出了“盐铁专营”,将铁制品的冶炼和买卖收归官府。
但是这条法令存在感极低,原因就是,当时的冶铁业非常落后,冶炼出来的铁也非常脆。
说好听了,这叫生铁,说难听了,这就是涂了色的煤渣,跟日产车一样,一碰就碎。
所以在春秋时代,铜器才是主流,铁器根本没人关注。
也就是到了战国时代,铁器的冶炼工艺一点点提升,逐渐有资格成为农具了。
但战场上的武器,依旧是铜器。
也就到了汉代,铁器才真正超越铜器,逐渐取代前者。
而金属冶炼是工业的基础。
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就是钢铁年产量。
从春秋到汉代,这漫长的,几近千年的时间里,钢铁产业一直发展缓慢。
究其原因,是工艺。
而工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是无利可图。
炼出来的铁质量差,连打造农具的资格都没有,卖不上价钱。
如此一来,人们自然更倾向于投入成熟的铜器冶炼,而不是去搞铁器冶炼。
这就跟新能源时代,油车依旧坚挺是一个道理。
岳川上辈子的世界里,国家要发展工业,要提升钢铁产量。
但受制于技术,冶炼出来的钢铁品质低,干啥啥不行。
咋办?
回炉重造?
费时费力,还不如拿铁矿石重新冶炼来得划算。
这些造出来的“废铁废钢”总得消化掉吧。
正好,造搪瓷。
高品质的钢铁去造飞机大炮,低品质的钢铁去造盆盆罐罐。
如此一来,老百姓得了实惠,工厂得了资金,能够继续扩大生产、提升技术,钻研新技术。
这个道理放在大周的世界里也一样适用。
土地庙这边依靠灰家,可以冶炼出高精尖的特殊钢材,制造钢笔尖,制造独轮车的车轮等。
但是想要建立起工业体系,钢铁产量都是“万吨”为单位。
吨,前面还有个万。
所以,必须得继续扩大产能。
扩充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小高炉土法炼钢”这种阵痛。
在从无到有的摸索中,必定会产生大量低品质的钢铁。
怎么消化掉这些钢铁才是重中之重。
而搪瓷,就是岳川的答案。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