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佛跟心佛,佛光跟心光这两个镜子光明相对,彼此互相的对照,两个之间的影子互相的摄入,菩萨的心入佛的心,佛的心也入菩萨的心,名回向心。
「回向心」蕅益大师说:他从自他不二当中建立了回向,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照当中,回转他佛的功德而趋向于自佛。这地方的回向是回向「真如法性」,把一切三宝的功德回向一念的真如佛性,把外在的三宝回归到内在的三宝,叫回向心。
戒 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心光密回」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冥冥当中彼此感应道交。为什么叫“密”呢?他的感应道交,他自己的心光跟佛光彼此间的互相摄入,互相感应的时候,是别人所不知道的,所以叫作「密」。在心光跟佛光彼此感应当中,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什么加持呢?常凝不动,清净微妙的大乘的戒体,他得到诸佛菩萨所受大乘三聚净戒的戒体。这戒体指的是本元自性清净,所以他能够安住在真如无为的戒体当中,得无遗失,对于整个持戒的功德没有一念的妄失,他的念头不落于有为,名戒心住。如果以真如为戒体的,那一念的妄动就算犯戒,因为你违背了戒体,真如本来就没有妄动。前面的初四信叫作「智慧」,第五到第八是「禅定」,这个地方是讲持戒,大乘的戒体生起了。
愿 心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住戒自在」他安住在大乘的戒体能够任运的现前,而且他依止戒定慧的功德,身心世界游于十方国土,所去随愿,他到哪一个国土去,他心中有任何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都能够自在的成就,叫作愿心住。他整个十信,整个转凡成圣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菩萨的功德先成就智慧。你看“四信”,他完全是观照自己的心念,从五到八的时候他再加修禅定,以定力来帮助智慧,最后成就大乘的无作戒体,最后成就他菩萨的广大愿望,他的十信是这样。
整个十信当中,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说:初信到七信,是先观真谛之理,到七信的时候断了四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所以在初信到七信,是念念观照随缘不变的真谛之理,到八九十的时候是观俗谛理,破尘沙惑修假观,再观不变随缘的妙用。所以他整个修学当中,主要是先成就真谛,再成就俗谛。
庚三、分证转依号(分五:辛一、明十住。辛二、明十行。辛三、明十向。辛四、明十地。辛五、明等觉)前面的相似,其实他没有真正的证入真如佛性,虽然观照力很强,断除了见思烦恼,但是他只是相似的证入,没有真正的证入,有那个相貌,但是没有真实的证入。要一直到分证,真实的分破一品的无明,分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转依,转相似的阶位而依止分证的阶位,叫「转依」。分五段:一、明十住。二、明十行。三、明十向。四、明十地。五、明等觉。
辛一、明十住
【图三】
“住”对实相理真实安住,破无明证法身,住于真如佛性当中。
发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善男子」指的是十信位的菩萨,以真方便,他大开圆解以后他称性起修,以空假中三种智慧的方便成就了十信的功德。进一步,心精发晖,因为他前面的智慧又加上禅定,又加上菩萨三聚净戒当帮助,所以使令他的「心精」,他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发晖增长广大;「十用涉入」依止十信所成就戒定慧的功德,涉入于初住的本位。
前面的十信是修智慧、修禅定、修菩萨的戒法,这时候用十信里面所累积戒定慧的功德,慢慢的涉入初住的本位,而圆满成就一心真如,名发心住。发什么心呢?发起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