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1 / 7)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四页,“癸二、正示二本”。

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我们希望能够离开痛苦而获得安乐,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来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这样的一个因素,在佛法当中是由两种因缘所决定的:第一个是外在的因缘,第二个是内在的因缘。所谓的外在因缘,就是我们说的外在的环境。比如说你今天会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你会遇到什么人,会碰到什么事情。这种外在的人事,佛法的思想认为是由业力所创造的。所以外在的因缘产生的痛苦跟快乐,这是我们很难改变的。我讲实在话,外境我们改变不了的,因为这牵涉到过去的业力。所以古人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作不了主的。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去改变外在的环境,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外在的因素是改变不了的。对外在的因素佛教告诉我们只有两个字,就是“认命”。第二个因素就是内在的因素,你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就是你内在的思想,或者说内在的智慧。这个是整个佛法修学的关键,离苦得乐的关键。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自己可以作主的。

本经中佛陀的开示告诉我们,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你选择向外攀缘,心随境转。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对外境产生坚定的执着。我们讲心有所住,你的心住在外境上。那么这种攀缘的结果会产生两种过失:一、产生痛苦。我们看一个喜欢攀缘的人,就是做什么事喜欢情感化的人,他的痛苦特别多,因为外境是变化的;二、他的生命当中很容易产生罪业——这种人容易造罪。所以,经常习惯用攀缘心的人,我们就可以知道他这一生当中,第一个,痛苦很多;第二个,他今生可能造了不少罪业。

第二,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开始训练自己回光返照,观照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回光返照的结果也会产生两种的情况:一,这种人生命当中安乐的时间多,自在的时间多;二、这个人在一生当中容易创造功德。所以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去改变外在的环境,而是要改造我们的心念,改造我们的想法。这就是真实的离苦得乐。

【第十一讲图一】

本经当中讲到两种根本,我们看《讲义》,正示二本。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生死的根本,第二个是清净涅盘的根本。我们看经文内容的讲述。请合掌: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这个地方先指出三种人的过失。首先我们看凡夫的过失:

“佛告阿难。”前面佛陀讲了七处破妄的经文以后,正式要开显真心的时候,佛陀放光现瑞,从六根门头放出光明,来表示妄想即将破坏,真性即将开显。所以前面是以一种放光现瑞的方式来表法,以下佛陀就正式说法。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从无始以来,一切的凡夫众生的生死归纳起来只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种种颠倒”。这个就是惑业苦的“惑”。颠倒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迷惑了,迷惑了就是颠倒。这个迷惑就是我们对真如本性产生了迷惑,迷真起妄。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真如不守自性,我们没有真实地安住在我们清净的本性,我们一念妄动,向外攀缘。我们习惯性认为向外攀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其实错误了,我们产生错误认知,其实向内安住对我们才是有利的。所以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个就是颠倒。而向外攀缘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烦恼,贪瞋痴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