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战契丹,风烟举(1 / 2)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远离孤独,遇到好人,诚信相交,危险但没有灾难。

睽孤二字,我们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第一种是并列词组,与众人不合群而且孤独。第二种是和孤独说拜拜,不孤独了。

不论孤独或是不孤独,我们遇到值得信任的好人,双方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无论境地多么艰难,总是要比独自一人面对的要好些。

也许我们不能苛责石敬瑭变节投向异族,因为他自己也是异族,到他父亲那一代才随沙陀族领袖李克用从北疆杀进中原。他的身边人多以沙陀族人为主,尚未来得及实现对汉族的身份认同。

所以他对投降契丹族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这完全可以理解。正因为如此,他还残留着北疆游牧民族的两个坏毛病:对奢华生活没有免疫力,而且残忍嗜杀。

从李克用开始,后唐历代君王或多或少都有这两个毛病。

在北境苦寒地带煎熬出来的沙陀族人,吃够了物资不够丰富的苦,而且文明也未完全开化。一旦进入中原,看到了以前从未看见过的花花世界,掌握了以前从未掌握过的巨量财物,必然会产生骄奢浮躁的暴发户心态,变的穷奢极欲。石敬瑭将宫殿用金玉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又因洛阳破旧而迁都汴州。

为了镇压百姓,稳定局势,他制定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比如割舌头、灌鼻子、肢解等等,甚至将活人放在锅中烹煮。这些不人道的酷刑,汉族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逐步优化掉了。摒弃兽性的残忍,往往意味着文明的进步。

认知的局限,使石敬瑭不相信读书人,转而重用宦官。

实际上,在石敬瑭看来,不仅文官不可信,武将也靠不住。这些人大多是汉人,除了少数类似冯道这样的无行文人,大多人耻于臣事契丹。所以石敬瑭虽然竭力安抚藩镇,但大部分藩镇将士与他离心离德。

除了宦官和少数亲信以外,无人可信任的石敬瑭对百般讨好。他认定契丹人才是助他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

于是,堂堂中原皇帝,给契丹皇帝的写信时以臣子的名义称“表”,他恭恭敬敬第称呼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谓儿皇帝。除每年三十万布帛,还时不时给耶律德光送礼。国库本已空虚,如今更是捉襟见肘,于是赋税愈急而百姓更加贫苦,民间盗贼蜂起而各路节度使纷纷反叛。

石敬瑭像风箱里的老鼠做了七年儿皇帝之后,终于忧郁成疾,黯然死去。其养子石重贵(914年-974年)在冯道与禁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支持下登基即位,是为后晋出帝。

石敬瑭在世的时候,一直孤独而坚定称契丹人为爹。这么做虽然很丢人,但对他来说好处多多。当时天下民怨沸腾,国家内外交困,朝野危机四伏,石敬瑭靠着契丹人的威慑,总算可以勉强做他的儿皇帝直到病死,而且也勉强为中原百姓带来了短暂的安宁。

石重贵上台后,决定不做石敬瑭这样的窝囊皇帝,于是使中原重陷战火烽烟。

他的骨气其实很有限,派人出使契丹上书软话硬说:“爷爷,孙子不想做你的臣子了。”

这叫“仅称孙,不称臣”,依然承认耶律德光是他的爷爷,但拒绝承认后晋与辽国的臣属关系。

但是契丹人不满足只得到一个孙子,多次遣使交涉两国关系问题。我们要注意到,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名份问题,关键还涉及每年三十万帛的巨额财政收入。

景延广是怎么回复契丹使者的呢?

他说:先帝是你们册立的,他要称臣我们管不着。但是现在的皇帝是中原人拥立的,称孙做邻国就可以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你们如果不高兴,大可以派兵来打,但愿爷爷不要输给孙子,让天下人笑话。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