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四方之援(2 / 4)

他就根本不会拥立刘玄为帝。”刘秀感叹,“但当初他们没有自立的心和能力,此时自然也不会是绝不退缩之人。”

都说王凤他们为什么不自立为王,但这不是正符合他们个人的心性和眼界吗?

若是王凤等人有此心性,有此坚韧,能够在昆阳之战中果决而不后退,那么他们当初自然而然就会自立,而不是推举刘玄。

而若王凤等人有这样的大才,如今……或许他刘秀也不能这样快速地取得天下。

【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起义军的作战更加顽强,他们拼尽全力守城,等着可能的援军,也等着可能的那一条生路。】

【这样一来,新军的攻城自然并不顺畅,昆阳久攻不下,时间拖得越来越久。】

【严尤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一方面是迟则生变,万一起义军真的来上一支援军,影响新军接下来的作战可如何是好?另一方面,新军此次出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宛城,不能让宛城失陷,一定要保住宛城,保住洛阳,继而将起义军消灭干净。】

【因此,他再度对王邑建议道:“兵法有云,围师必阙,我等应当适当放走一些昆阳内的敌军,让他们散播昆阳大败的消息,以此影响宛城敌军的军心。”】

【既然不能短时间攻克昆阳,那倒不如留下一个缺口,既避免对方毫无退路之下背水一战、拼死搏杀,还能让逃出去的敌人自己不断散播大败惨败的消息,震动军心——自己人崩溃疯狂的样子,自己人口中的惨败言论,是最能引动军心的。】

【但这一次的建议,同样没有被王邑采纳。】

【王邑自恃粮草充足,兵力雄厚,不需要做这些额外的无用的事情,就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他直接拒绝了这一建议,只是要求士卒们继续进攻昆阳。】

【此时,数十万的新军全部都屯扎在了昆阳城外。】

刘邦愣了愣:“四十多万的新军全都驻扎到了昆阳城外?”

按照前面刘秀离城去调集援兵的事情,王寻等人这么做,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大坑?自找麻烦,还是大大的麻烦。

四十余万人,都放到昆阳城这么一座小小的城池之外,图什么?

昆阳是小城,那么四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部施展开来;事实上,即使是十万人,都足够把昆阳包围上好几层了,何况四十万人。

四十万人放在这里,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

要展开进攻,四十万人也根本不能同时投入战斗——即使是十万人都不能同时投入,四十万人更是纯粹的浪费兵力。要是不展开进攻,那四十万人都挤在一处,管理和调动的压力得有多大?

即使是简单的换个地方、行军,想要指挥好四十万人,都需要牵扯相当大的精力,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命令传达到各个基层,让底层士兵听明白,再反馈到主帅手上;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命令,再听明白,再执行和反馈……

空间不够,花费的时间就会更长。

四十万人,即使所有人都训练有素,对待命令一看便明白,一听便能立刻执行,那也依旧需要时间——比如行军,总得一个部分走了才能走下一个部分吧?

而这么多人,如今挤在昆阳城外。

这都不是浪费兵力消磨时间了,这更是在给刘秀一个大大的可乘之机——四十万人管理时候不好管理,但是要乱起来,那可是相当快速。

-

而惨烈的守城情况,则给各个时期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不论哪个时期,是战乱是和平,是安乐是难以求生,百姓们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了守城的那一方。或者说,将自己代入了昆阳城中的百姓。

大军攻城,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