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诸葛亮深思熟虑后,留驻精锐两万于廮陶城以固其防,而余下三十五万雄师,则细分为前、中、后三军,分别由田英、诸葛亮本人及马岱统率,他们踏着坚定的步伐,继续北进,直指沛王曹林所在的杨氏城。
沛王曹林收到探马消息后,即刻召集麾下将领,齐聚议事厅,共商应对之策。曹林端坐主位,左右伴以刺史毋丘俭与杜恕,两侧则是军师贾访、杨氏城守将华博,以及谋士程武与辛敞。
曹林长叹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与忧虑:“探马来报,诸葛亮麾下三十余万大军已围困廮陶,守将荀俣无奈献城,廮陶现已落入诸葛亮之手。此刻,诸葛亮大军士气如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杨氏城逼近,诸位有何良策可破此敌?”
厅内一片沉寂,众人面面相觑,皆因诸葛亮智计无双,兵力强盛,无人敢轻言胜算。
军师贾访沉思片刻,终是抬头,欲言又止:“殿下,眼下杨氏城中兵力仅九万,难以正面抗衡诸葛亮的大军,或许……”贾访故意一顿,吊足了众人胃口。
“但说无妨。”曹林催促道,目光紧锁贾访。
“或许,我们可率杨氏城兵马东行,前往安平郡的堂阳城,与守将张统的五万兵马合兵一处,方能有一战之力。”贾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
“那杨氏城的百姓又该如何?”华博眉头紧锁,提出了质疑。
“愿随行者,我们自然欢迎;但若大军急行,难以兼顾拖家带口之百姓。至于那些不愿离乡背井者,只能留城守候了。”贾访无奈叹息。
毋丘俭此时提议:“即便撤离,我们也要给诸葛亮一个‘惊喜’。”
曹林闻言,兴趣盎然:“哦?如何惊喜?有何妙计?”
“诸葛亮善用空城计,我们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他敢不敢踏入空城!”毋丘俭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具体操作如何?”众将好奇不已,纷纷追问。
“大军撤离后,仅留千夫长率千名弓箭手藏于城中,四门大开,百姓于门口洒扫,空屋之上遍撒硫磺、树枝等易燃之物,弓箭手则隐匿于暗处。”毋丘俭详细解说,“待诸葛亮大军入驻,夜幕降临之时,弓箭手便悄悄接近空屋,发射火箭,点燃易燃物,虽不足以重创敌军,亦能挫其锐气,为死难将士报仇!”
众将闻言,皆点头赞同。
“好!就依毋刺史之计行事!”曹林站起身,神色振奋。
“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准备,趁田英大军未到,率城中兵马与百姓奔往堂阳县。”曹林沉声下令。
“得令!”众将齐声应命。
“华将军,你身为守将,需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撤离事宜,并安排千名弓箭手埋伏及易燃物布置等,务必周全!”曹林转头对华博嘱咐道。
“请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华博响亮回答。
随即,华博迅速布置,告示贴满了城门与城内繁华之地,百姓议论纷纷,有的愿随大军东行,更多的则因眷恋故土而不愿离开。
三日之后,一切准备就绪,曹林率九万余兵马及数千百姓,浩浩荡荡向堂阳县进发。而杨氏城内,千名弓箭手依计埋伏,城门大开,百姓往来如常,城门外亦有百姓打扫,一切看似平静。
数日后,田英大军抵达杨氏城外,扎营三里之外。田英派出探子探查城内情况,回报却让他心生疑虑:莫非曹林已率兵撤离?或是有伏兵以待?
田英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先派细作混入城中探查。细作扮作百姓,四处查看,未见伏兵,随即出城汇报。
为求稳妥,田英决定等待诸葛亮大军到来再做定夺。
又数日,诸葛亮中军抵达杨氏城外,扎营后,立即于中军帐召开会议,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