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意后,笑道:“大将军勿忧,我后军十万兵马三天后就会到达,他们携带有大量的攻城器具、粮草和军械等物资。”
“我们可从北、东、南三个城门同时进攻,留下西城门给文聘的人马撤退。以免他们负隅顽抗。我们的重点将放在东城门。明日一早,我们的两支中军合计二十万兵马拔营起寨,在东城门外三里处安营扎寨,主攻东城门,如何?”
诸葛瑾闻言,颔首表示赞同:“大都督此计甚妙,这也符合《孙子兵法》中‘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用兵之道。待大都督的后军到达后,我们一举攻克兖州城。”
陆逊微笑着点点头,心中已经勾勒出了胜利的蓝图。他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兖州的得失,更关乎东吴与曹魏之间的力量平衡。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青州城头时,大都督陆逊与大将军诸葛瑾以及副将黄柄统领的三十万兵马已经在东城门外严阵以待。
他们排成密集的阵型,前面是坚不可摧的盾牌手,紧接着是箭雨如飞的弓箭手。在他们的护卫下,两百架投石车如同巨兽般矗立着,随时准备将致命的石块投向城头。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陆逊一声令下,战鼓擂响,震天动地。三个城门同时发起了总攻。几百架投石车同时发射,将一块块沉重的石块投向城头。
城头上的魏军和青壮年百姓躲闪不及者,瞬间被砸得血肉横飞。鲜血在城头流淌,惨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残酷的战争所笼罩。
两个时辰后,当城头的魏军已经适应了这种猛烈的攻势并找好了掩护之地时,陆逊又下令冲车和云梯一起上。
三个城门处,三辆冲车在几十个士卒的推动下,如同巨兽般冲向城门。同时,无数士卒扛着云梯,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冲到城墙下。他们将云梯靠在城墙上后,争先恐后地向上爬去。
然而,魏军并未就此屈服。在文聘和文健的率领下,十几万盾牌手、弓箭手和青壮年百姓从各个躲避处齐聚城头。
他们如同愤怒的洪流般对攻城的吴军发起了最猛烈的还击。盾牌手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盾牌,手持钩镰枪勾住云梯向外用力一推。云梯摔倒在地,上面的吴军士卒惨叫着摔落于地。
城头的弓箭手与城下的吴军弓箭手展开了对射。由于城头占据地利优势,城下吴军弓箭手死伤惨重。
而城头的青壮年百姓则搬起滚石和檑木朝冲车和操作冲车的吴军士卒砸去。吴军士卒四处躲避,但仍有不少人被砸中后非死即伤。
双方不断增兵,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文聘的兵马明显少于城外的吴军,但由于他们占据城高墙厚的有利因素,因此吴军死伤的士卒远远多于魏军。
城头上魏军的呐喊声与城下吴军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壮的战争交响曲。
此时,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马懿的探马正在远处的山头隐秘处观望着这一切,他们不断派人向燕王和大都督汇报双方战斗的情况,请示是否突袭吴军。得到的回答都是:继续隔岸观火,时机成熟后再出击。探马们只得遵令行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西斜,双方的体力与士气也都开始下降。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无论是魏军还是吴军都咬紧牙关,坚持着最后的战斗。
直到夜幕降临,双方才各自罢兵休息,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更加激烈的战斗。
然而,对于兖州城内的百姓与守军来说,这一夜注定是漫长而煎熬的。他们知道,明天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们也明白,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