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官王家齐一刻不歇地看着文章,分到了他手中的试卷正是丁字号舍的学子试卷,正德三十七年这科乡试士子多,分到他手里的就有差不多四百份卷子,王家齐判卷时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如此,一篇篇文章看下来,也觉得头昏脑涨。
他已不是第一次担任阅卷官了,对如何判卷十分熟悉,再说阅卷总是有一套标准的,一天之中,经过他手的试卷便有上百份,当然大部份都被黜落了。毕竟好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是下午昏昏欲睡之际,加之这段时间也没有休息好,灌了一口浓茶,提了会儿神,拿了下一份考卷,只见这士子文辞优美,毫无顿舍之感,一篇通读下来只觉得不够,在看下一篇,内容也是饱满翔实,引经据典,读完其他几篇文章。仔细回味一番,才觉其文章之惊艳。
再看看后面算学等题目,据是毫无错处,将他第二场、第三场一一看过之后,默默的放下试卷,拿起茶杯思考片刻。这位士子不仅是写了一手好文,更是答出了一张好卷,毫不犹豫在朱卷上画了个圈,放置在取中的试卷中。过了片刻,又将之取出,写了个“荐”单独放置在一旁。
八月二十九日,众多阅卷官才将全部试卷看完,这段时间不仅是 阅卷官累,主、副考更累,他们需要再各阅卷官中查看,是否有好文被罢黜,基本就是要将全部文章过滤一番。
到这时,基本中榜士子文章都已选了出来,就等着主、副考定名次了。
各位阅卷官将自己选定的好文呈上,由主考官定名次,
黄同从甲号房开始看,看到丁号房的这套卷子时,见王家齐与王为望俱是荐,且王为望的评语可算的上相当不错,而且他还是副考官,当下他也好奇起来,便展开朱卷,细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便看了差不多一炷香时间。
黄同将文章放在一旁后,继续看后面的文章,等着将全部阅卷官推荐的文章都看完,又拿起丁号房的那套卷子看了起来。
先前令他觉得乙号房还可作为魁首的好文,再次一看,只觉和眼前这士子的考卷比起来,之前考生的文章仿佛失色了许多。
黄同心想现在糊着试卷,也不知这文章是何人所作,四书文叙事严谨、条理分明,五经文章更是引经据典,毫不顿舍,其他学识也无一错误。
“好文章,好学识。”
作为翰林院侍读,黄同不知见过多少好文,就说翰林院的那群人,哪个不是进士出身,当地的才子,他能当上翰林院侍读,不仅是学识,就连做事为人等等都是有要求的,再说他也是正经探花郎,再是冷门的典故也是知晓,各考卷中,不乏阅卷官罢黜,自己却相中的。
便是士子胡编滥造典故,到了他这里,一眼便能辨别出来,可是乙字房这张考卷却字字珠玑,引用据点说来就来,从古至今,洋洋洒洒。不仅涵盖经书、史书,就连如今学派大师的名作也有涉猎,可见其学识之厚重、知识之渊博。读他之文章仿佛如高山仰止般。。。。。。
如此好文,不做头名岂不可惜。
说罢,便定下了解元。
时间一天天过去,众多秀才聚集在一起,虽说就是嘴皮子上的事,不过这段时间的压抑随着时间流逝是越来越暴躁了,大家心里起起伏伏、摇摆不定。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命运,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几日吃吃喝喝下来,林开云也不外出了,实在是怕了,一到茶楼,刚刚还说说笑笑的学子一下就可能吵起来,大街上人来人往一不小心就打了起来,林开云觉得还是呆着吧,在家里等着消息就行了。
越接近放榜的时间,大家就越紧张,就是林四叔说着无所谓,也开始表露紧张了,林开云从他紧握的手掌上可以明显看出来。
林开云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