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安置(一)(1 / 2)

饥民们听着蔡县令的指挥,换了个方向,咚咚咚磕头。参差不齐地喊着:“多谢郡主!”

陶大等亲卫看在眼里,都对蔡县令佩服不已。

南阳十四县,郦县一个倒数前三的赤贫下县,这三年来一步步发展改变,已经脱离贫困,甚至比一些中县还要强得多。这都是蔡县令的功劳。更令人称道的,是蔡县令当差的用心勤勉和对郡主的忠心忠诚。

便是眼下,蔡县令也没忘了替郡主拉拢民心。怪不得蔡县令被誉为南阳第一县令哪!

蔡县令温声对饥民们说道:“县衙已经给你们划出一片空地,莫县丞在领着人给你们盖屋子住。在屋子建好之前,你们便先暂时借住在郦县百姓家中。”

“现在每户出一个人过来,将一家人的姓名年龄籍贯都说一说登记下来。”

这些饥民,有的是同村同乡彼此相识,更多的是逃荒路上结伴同行的。便是原本不熟悉,这一路行了大半个月,彼此也都相熟了。

蔡县令这般亲和,饥民们紧绷惶恐的心也平复了不少,各家基本都出男丁前去登记。其余人或垫脚张望,或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位蔡大人,真是好官,说话和气,还亲自动笔。”

“可不是?我这辈子,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县令大人。不对,是听都没听说过。”

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平日见了县衙的衙役都得噤若寒蝉退避三舍。哪里想到,这世间还有蔡县令这等亲民不摆官架子的好官。

蔡县令亲自动笔登记,写完一家人,便令身边的衙役领着这一家子去安置:“唐衙役,你领着他们一家五口去最近的村子里借住。记着和百姓们说清楚,借住十天左右,每日县衙都会送粮食来。他们出十日的房子,县衙每日都给一斤粮食做租金。”

这就是蔡县令做事的细致之处了。在百姓家中借住,总是一桩麻烦事,百姓们未必乐意。每日都有租金,还是粮食,这谁不愿意?北方大旱灾情严重粮价飞涨,粮食金贵得很。

唐衙役拱手领命,将这一户饥民都领着去了附近的村子里。

村子的里正一听说是怎么回事,立刻笑道:“这一户就住在我家里。我家里宽敞,能腾出两间空屋子。”

过来凑热闹的百姓,一听说每天有一斤粮食的租金,纷纷心动,高声嚷着:“我家也能腾出空屋子来。”

“我家也有,送我们家来。”

唐衙役每日随蔡县令东奔西走当差做事,如今当差娴熟,应对百姓十分老道:“这是第一户,后面还有许多户,很快就有人领着过来。大家能腾出空屋来最好。现在就去收拾。”

百姓们听了唐衙役的话,喜滋滋地跑回家里忙活。住十天,就是十斤的粮食哪!

第一户饥民,被里正领到了家里。里正没有吹嘘,他家的屋子确实是全村最大最多的,一家五口有两间空屋,足以容身了。

这一户的男丁,正是当时蔡县令张口询问时第一个站出来的男子。他身上的衣服破得不成样子,人也瘦得厉害,此时扑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谢谢你收留我们。”

里正被吓了一跳,忙伸手扶起男子:“不用跪,快些起来。要谢就谢我们县令大人,不对,是谢我们郡主。”

蔡县令的口头禅就是“我们郡主”,不管到何处,何时何地,张口必是我们郡主如何如何。里正听惯了,顺口就说了出来。

那个瘦高男子红着眼改口:“是郡主收留我们,给我们粮食活命。我们以后都是郡主的人。”

里正舒展眉头笑道:“这就对了。安心住下,不要多想。瞧瞧你们,都瘦得不成样子,这一路一定吃了不少苦头。我这就去给你们烧一锅热水,再让老婆子给你们找几身干净的旧衣服,你们别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