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时候,反对,也是一种配合(5 / 6)

爵狡辩,举办的奏疏一入内阁,天蒙蒙亮,还没开始廷议之前,王锡爵就被缇帅赵梦祐给带走了。

皇帝早就知道了都察院在查王锡爵,这就是走个流程,流程非常的重要,由都察院总宪主持都察院查处,上奏弹劾,奏疏入阁,阁臣贴浮票,司礼监批红,皇帝勾稽批阅落印,是完整的办案流程。

朱翊钧从来没有过不讲流程的杀人,即便是他跑去诗社,亲手把陈友仁给夺了,也是走完了完整的流程。

一个很守规矩,但是十分离经叛道的皇帝,这就是朝臣无从下手的地方,皇帝办案,实在是有点无懈可击,把事情都做在了前面,连说情都得小心翼翼。

“王锡爵最大的问题是,通倭。”海瑞开口,直接点出了正题,说明了王锡爵的罪名,不是贪腐那么简单,而是通倭,而且不是间接,是直接的和倭国的大名岛津义久,有联系,而且联系极为频繁和密切。

岛津义久对琉球垂涎已久,而琉球王国的国王多次请求大明援护一二,都被王锡爵给阻拦了,这就是最近查明的通倭嫌疑,琉球是大明的藩国之一,在王锡爵看来,藩国和藩国之间的冲突,大明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这是一种政治主张,关起门来过好自己日子得了,大明那么多问题,参与到藩国之间的冲突,对大明没有什么好处。

这种主张没有错,但是朝廷已经确定了要干涉琉球越来越严重的倭患,王锡爵依然阻拦琉球使者的求援,就是立场问题了。

“王锡爵通倭,这个罪名其实是有待商榷的。”朱翊钧作为裁判,还是不认为王锡爵有出卖大明利益的地方,大明水师此时的实力,仍然没有将琉球倭寇荡平的实力,主要任务仍然是大明海防。

王锡爵是一个朝中实权大臣,不愿意大明过多的参与到藩国之争中,慷慨大明国力,资助外藩,宁予外寇不予家奴这种事,在王锡爵看来,不是什么好事,大明在琉球当然有自己的利益,但是琉球三岛上是倭寇还是琉球人,对大明而言,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个通倭的罪名,朱翊钧看来,严格意义上不算通倭。

定罪要严谨,朱翊钧的确嗜杀,张四维及其同党728口,张居正离朝,二十六员京官伏诛,南衙缇帅骆秉良更是抄家无数,这里面又要处斩一批人。

可王锡爵通倭这个罪名,如果真的往通倭上靠,也未尝不可,毕竟王锡爵和岛津义久有直接联系,徐渭在长崎也确认过此事了。

那徐渭在长崎,人都到倭国了,算不算是通倭?

“臣不认同陛下所言。”万士和提出了反对,这个擅长骑墙,听到陛下风力就倒的墙头草,直接反对陛下所言,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场面,以致于所有的廷臣都看向了万士和。

万太宰,什么时候这么勇了,居然敢反对皇帝!

“太宰详细说说。”朱翊钧看向了万士和,让他说明理由,小皇帝并没有因为万士和的反对,而恼羞成怒,而是询问万士和的意见,一有反对不问缘由就动怒,那这廷议还议什么?

“回禀陛下,臣以为王锡爵有通倭之实,因为这乔迁苏州太仓的太原王氏,世代海商,自两宋时,就开始出海,而往来倭国贩卖货物,倭银无数,王锡爵有通倭之实,也有通倭之利,还请陛下明断。”万士和详细的阐明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王锡爵在阻拦琉球使者求援的过程中,没有得利,当然可以认定其没有通倭,是单纯的政治主张,除了张先生之过之外,其他的都能谈,王锡爵的立场也有道理。

可是王锡爵家中世代海贸,从中获利,那就不是单纯的政治主张,而是为谋求私利了,就要认定他是通倭。

这就是万士和陈述的理由,在定性这块,万士和有自己一套礼法的标准。

“万太宰果然是元气大臣,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