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2 / 3)

好、媒体的报道也好、老百姓的赞赏也好,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潮的报道席卷着老百姓们的眼球,其中一篇沪上《文汇报》的报道引用了伟人写过的话。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无数人看到这段话心中感慨万千,当年老人家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写的这段话,形容的大概就是林为民这种人吧!

外界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对林为民的影响并不大,无非是老百姓讨论的多了一些,但对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小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诞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基金会和它即将运行的慈善项目经由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短时间内便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不少人在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相关的报道后,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基金会。

有人详细咨询捐助资金的使用用途,有人询问希望小学的建设计划,还有的人直接汇钱……

在媒体狂轰乱炸的前半个月时间内,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募得捐款300余万。

这个数字尽管对比前期募捐数字并不多,但却意义非凡,因为这些捐款全部是来自于普通的民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意,代表了老百姓们对于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认可。

在得到来自民间的认可后,基金会迫不及待的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制定建设希望小学的各项章程、标准并确定全国第一批希望小学的选址。

林为民作为基金会的名誉会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关于希望小学的建设基金会在这段期间已经草拟了一套标准,今天的会议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为未来希望小学的建设定个调子。

除了林为民和基金会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们,列席参会的还有来自《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的记者同志,这些记者将会见证中国第一批希望小学诞生的全过程。

在会上,关于希望小学的选址原则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中国的土地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一亿人口,在这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经济还处于贫困线之下,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还在为温饱犯愁。

基金会筹集的捐款是有数的,总不可能大水漫灌,如果是那样,就是有再多的钱都不够,所以希望小学的选址和建设肯定是要有针对性的。

参与的众多同志在希望小学的选择上产生了两条路线的分歧。

一派认为应该尽可能的将资源倾斜给真正的贫困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才是最缺乏和需要教育的。

而另一派则认为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倾斜到那些能够送得起孩子上学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希望小学的建立才会物有所值,否则到时候花费老百姓的血汗钱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因为没钱念而空置,那可就闹笑话了。

双方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辩论的面红耳赤。

最终,在林为民这个名誉会长的力排众议之下,才正式确定了希望小学的第一批选址。

这第一批希望小学一共10所,全部集中在了经济发展明显落后、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三西”地区,GS省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河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干旱地区。

“我知道有些同志不理解。认为我们应该把学校选在那些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区,老百姓送孩子上学的意愿高,我们的希望小学建设的才更有价值。

咱们选的这些地方,老百姓穷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还上个屁的学!哪有钱上学啊?”

最后的总结发言,林为民的话略显粗鄙,会议室里响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