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对比鲜明(第二更)(1 / 2)

罗胖号称罗太君。

明明留下一堆精日语录,但就是有人洗地…

他很擅长诡辩,先把批评他的人比作“爱国砸车”的愤青,没有思考能力的精神病,接着把自己的行为辩解成“鲁迅式”反讽,一负一正的博取同情牌…

不是,您有什么资格跟鲁迅先生对比?

鲁迅是警醒,是恨铁不成钢的希望唤醒那个时代麻木的中国人,他可从来没有对外国谄媚!

罗太君呢?

谄媚的不像话,后来还自称踏马的国际主义者,自比白求恩…

观其言行,他能说出‘淞沪会战改变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这种瞎话蛮正常…

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淞沪会战打成了苏嘉锡国防线全面崩溃,南京陷落…

38年初参谋本部攻津浦路,平汉路攻占徐州,郑州,海军配合陆军占领广州,打通陇海线,南下武汉…

如果真要说改变日军进攻方向的行为是,委员长的花园口挖黄河大堤,平汉路郑州到武汉没被冲毁,大本营原计划的一个军从郑州沿着平汉路南下的计划被废止,以两个军沿着淮河大别山北麓,十一个军沿着长江进攻…

用不着沈长林出面,一堆懂历史的直接教他做人…

这玩意稍微上一点学就知道…

初中历史嘛!

不过沈长林也觉得有点问题,好像大家看过八佰以后,都变成了史学家,都明白了四行仓库是在完成一场表演,于是就开始口诛笔伐。

好像淞沪会战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怎么可能没有意义呢?

沈长林忍不住发了一篇小作文:

“淞沪会战伊始,大批中央军投入战斗,但是战法老旧,指挥无方,国府倾全力打造德械师,全军覆没。

但是,后期许多地方军阀参与其中,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国府抗战的决心,为了民族不惜血本,联蒋抗日才变成现实。最后还是想说,抗日战争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实个人感觉这个意义不算意义…淞沪会战真正的意义是让中国名义上的统一变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军阀们看到了蒋抗战到底的决心,又看到了唇亡齿寒的未来,纷纷联蒋抗日!”

“如果这一战不打的话,日军凭借士气和自身实力可以在找机会各个击破的,真要到那个时候,就不知道有多少汪伪政府出现了。”

“至少那八年,除了汉奸汪,没有其他人从内部攻破,甚至破坏国民政府的政治指挥局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日苯人肯定懂得从内部瓦解这些招数的,况且当时留日派和投降派真的很多,最简单的例子,胡适之先生可是最坚定的投降派啊…”

“怎么会没有意义呢?”

“委员长在淞沪抗战相持阶段的战略错误,并不应连带地抹杀淞沪抗战本身的意义。

从八年抗战终获胜利的“后见之明”出发,自然可以很轻松地去臧否当时人物的功过是非,但有一点是不应该忘记的,那就是当来自天南海北的国军士兵在淞沪阵地中浴血的时候,当孤军‘八佰’选择留在四行仓库的时候,谁都无法预料这场战争到底要持续多久,结局又会怎样,但他们却都选择为了国家奋战到最后一刻!”

……

《八佰》占据了话题…

是真的霸占了话题——国产电影商业化之后,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一起你这么多人讨论一场战争的!

当然,这一切的源头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对近几年抗日片的不满。

很突然的,以前表现人民战争为特征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都过时了,一大批表现刮民党正面抗战的题材剧,如《铁血昆仑关》、《喋血孤城》等等,威武雄壮、穿戴整齐的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