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的琴》已经是今年口碑最好的电影了!”
“那为什么票房不佳?”
“应该是宣传方面的问题,几乎没什么观众知道这部电影上映的消息!1”
勉强算是回答了…
然后,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孩站了起来:“师哥,现在网上有一种声音,说第六代导演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并不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而是为了获奖的媚外?您觉得呢?”
沈长林愣了一下,然后才道:“…我可以告诉你,最开始他们肯定不是抱着媚外的心态,但后来的电影嘛,就不好说了!”
“你要这么想,为什么第六代导演们那么热衷于欧洲电影节,其实本质上是市场的使然。
第六代们在国际影展上展现高光的时候,恰逢中国电影市场不太景气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的市场是哪儿呢?
国内主要是在一些大城市,受过一定教育的观众,还有就是海外艺术院线。
所以他们拍出一部电影,最好的宣传就是参加欧洲的电影节,因为电影节举办的时候,全世界的电影记者都回去报道,还有一大堆电影发行商去找电影,就算你一个奖不得也有被全世界电影媒体报道的机会,还有机会被外国片商看中可以卖电影版权。
如果得了奖,那就是一个免费的世界性宣传,对电影的后续发行有巨大帮助。”
“那么欧洲电影节的评断标准,就是这些导演自己去参考的问题。看看那些年的电影,基本都有一定的创作逻辑,比如戛纳要表达社会底层的痛苦,这就是社会责任,所以和媚外无关,是创作逻辑被国外引导。”
“一个导演自我表达,顺便或恰巧得了奖,我觉得我们对创作自由要宽容,从动机去分析,不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吗?
好东西经得起时间考验,媚外之人终将露出马脚,不是吗?比如说胡适之!”
“那你觉得真正的媚外是什么类型?”
沈长林很想回一句:说到这个,我觉得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南京!南京!》,但想到了自己在微博上说过的话,还是改了说法:“我觉得可以讨论一下《中国匣》,就是《雪花秘扇》导演王颖的作品…”
“咳咳,他是美国人!”
“哦,那就不算媚外,那叫政治正确!”
场下哄堂大笑——《中国匣》在北电蛮有名的,算是反面教材,里面的政治隐喻玩的太Lo,傻子都能看懂…
结束活动,沈长林准备离开,然后他的老师谢晓景拦住他:“你跟路川的矛盾,能和解吗?”
“老师,你是知道我的,我一直为人和善,低调做人,总不能别人欺负到我头上了,我还要好脸相迎?没这个道理嘛!”
“我也就这么一说…”谢老师笑了笑:“主要江教授找我想让我调节一下…”
“江教授怎么知道的?”
江教授,江世雄,路川的老师…
“估计有人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