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三十二·八卦都传到尚书府了(3 / 4)

去看房子。附郭街区全是楼房,尤其这几十年新建的,皆为一些六层高楼。一栋楼里住几十家,人多眼杂极不方便。近郊的房子最好,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院落。”

“租金很贵吧?”谢衍问道。

朱世镕说:“你住进去,肯定可以打折,房主聪明着呢。哈哈,你要是只住一两年,而且住进去的仆从不多,房主不但免费还提供伙食。”

谢衍惊讶道:“我的名气这么管用?”

朱世镕道:“比你想象中更值钱。十七岁的芙蓉学士,他们能把你当菩萨供起来。”

“那可要付租金才行。”谢衍知道便宜不是白占的。

朱世镕赞许道:“难得你知此理。”

朱世镕带谢衍去的地方,叫做“北圪垱村”,此时属于龙门乡龙门镇地界。位于后世的龙门镇、诸葛镇之间,大概在洛阳市龙门第一实验小学附近。

半路上,朱世镕介绍道:“房主是陇西郡王(李彦仙)的后人。陇西郡王的后代分为四支,主宗住在洛阳城内,一支回了陇西老家,一支远迁去高昌城,一支住在洛阳南郊龙门镇。”

“一支城内,一支城外?”谢衍颇为疑惑。

朱世镕低声说:“分家的时候闹翻了,第三代嫡长子的吃相太难看。不过也因祸得福,住在城内的主宗,几年前参与政变被诛杀、坐牢、流放百余人。由于分家分得彻底,城外的李氏分支没受影响,反而借此自称是李氏主宗。”

马车驶入北圪垱村地界,朱世镕说:“整个北圪垱村,还有南边的刁窑村,两村土地全都是李家的。村民要么是李氏后人,要么就是李家的佃户或雇工。”

谢衍听得咋舌,心想土地兼并果然厉害。

洛阳作为大明首都,郊外到处是权贵的后代,普通小民哪扛得住兼并?甚至都不必使用什么手段,总有人破产变卖土地,百余年过去,权贵积累的田产就越来越多。

就拿北圪垱村举例,李家拥有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但一半以上的耕种权,却还在佃户手里,地主不得随意转佃。佃户在迫于生计变卖田产时,往往只出卖土地所有权,牢牢抓住佃耕权不放手。

大明开国之初,经过一系列整顿,早就不承认土地的产权分离。但架不住地主和佃户愿意啊,各种违法私订契约,最终迫使朝廷也默认了,打田产纠纷官司时可以作为证物。

最麻烦的是拆迁。

不管是拆迁了建商品房,还是拆迁了建工厂。农民手里握着永佃权,却又拿不到赔偿,因为他们并无所有权,于是坚决不同意拆迁,此类案件这几十年来层出不穷。

去年新颁布的《工商法》,就把相关法律给补齐了,并取消大明初年的冲突法令,商人在拆迁时必须赔偿拥有佃耕权的农民!

不多时,一处大宅出现。

朱世镕递上名刺,房主亲自出门相迎。

房主名叫李敏求,是李彦仙的六世孙,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别看李家拥有两个村的土地,但有很多已经分给子孙了,并不是全都被一户控制。有个别的李氏子孙,因为继续分家,甚至已经沦为自耕农。

住在南郊两个村的李氏子孙,由于长期被城里的主宗打压,他们发展得一直不怎么顺利。

而且南郊这支自己也不争气,一个进士也没考中,仅通过读军校出了两个中级军官。

经商也不行,只在刁窑村有一家小型采石场、一家小型水泥厂、一家制陶窑坊。

这么说吧,就连把儿子送去做太学自费生,各种开销也让李敏求心疼不已。

落魄了。

偏偏还得讲排场,要保住自家的面子。

尤其是城里的主宗因政变翻车,李敏求趁机自命为李氏主宗的族长。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