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行成人礼(1 / 2)

中原讲礼。

对礼法、礼制、礼节,有一套标准的传承。

上到王侯将相,下到寒门庶族,都讲礼!

三省六部里面有礼部,就是靠礼制来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

现在人讲不讲理,在古代讲究的是不懂礼!

礼制,也在古代大体分成了四个部分: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

冠礼,也就是成人礼,起于周,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冠礼就是这么来的。

最初冠礼是定在二十岁,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行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

简单地,举行冠礼就是代表行冠礼之人,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

笄礼,是女孩的成人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也是起源于周,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之前比行笄礼。

通常情况下女子一般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但到了隋唐,结婚的年龄一下子推迟到了十二岁左右,所以行冠礼的日期也就推前了变成了十二岁到十五岁。

逐步的发展中之后,到了现代,就是抓周、满月、周岁,各地的习俗不一样,成人礼的岁数也就不一样了。

成人礼之后,话做事就必须要一丝不苟的遵循规矩和规则了,做错了事情要认,不能再用“我还是个孩子”这个蹩脚的借口脱罪了。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当年这首歌其实也是双面强调,不想长大和长大之间的矛盾。

心里的童话一个接一个破灭,这才是长大。

长大了有了自由、有了自在,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要拥有忍受困境的耐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分辨是非的智慧。一句话形容就是:竭尽全力的活着!

秦牧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来自于名满天下的亲爹,来自于他的姨!嗯,准确的,那是他的媳妇,皇帝的亲闺女!

秦侯爷总觉得自己吃亏,但实际算下来,吃亏的是老李,亲闺女一个跟了秦长青,一个跟了秦牧,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还是跟了秦长青……基本上,老秦把老李的几块心头肉,全都挖到了他们老秦家。

用昭告天下的方式来给一个娃儿行冠礼,还封为县子,这可不是皇恩浩荡了,而是老秦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褚遂良的提议被李世民否了,一家人嘛,何必两家话?

晋阳公主是亲闺女,和李丽质还不一样,别看是寄养在秦府长大,可她绝对是李世民最重要的心头肉!

要行冠礼了,秦牧也有些惆怅,坐在晋阳公主府的院子里,看着晋阳公主在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还特喵的是个孩子啊……

别人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李明达是最知道的。

本身就有违常伦,李世民是要脸的人,肯定要给秦牧一些封赏,这样才门当户对,毕竟现在秦长青已经不是侯爷,是一介草民了。

至于行冠礼的人,肯定不能是孔颖达之流,万一有人捣乱,“伦理纲常”四个字就能堵得孔颖达哑口无言,所以,李世民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