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力最强的一支。
尼泊尔也在忠格领导下建工厂,造火器,数次挑起与后藏的纠纷,可谓野心勃勃。
热振活佛在信里,更请南朝大皇帝协调锡金与英国人之间的矛盾,遏制英国人一次次割占锡金领土的野心。
看到这儿,叶昭目光闪了闪。
纵观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可以说,远在伦敦的英国政府要比英印政府谨慎,而坐镇加尔各答的英官员又比其派驻在各地的殖民官员谨慎,正合了那句老话:天高皇帝远。越是远离指挥和制约,英国官员往往表现得越是富于冒险精神。
吞并锡金,实则也正是印度地方殖民地官员所为。
西藏一直以来是锡金的宗主国,虽西藏并入大清版图,锡金对拉萨的朝贡却从未中断过,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原王朝的受保护国,现今英国人侵扰锡金甚急,正是锡金生死存亡之秋。
对于英国人来说,如果打通从锡金的大吉岭到藏边的亚东之间的通道,英国人即可把货物从加尔各答一路畅通无阻地输入西藏而无须经过转口贸易。此外,大吉岭气候凉爽宜人,是苦于南亚酷热的英国殖民者最理想的避暑胜地,也具备种植茶叶的各项条件。
而叶昭,同样也知道锡金的重要地位,知道锡金茶的兴起和中国茶的衰落。
看着这封信,叶昭在信封上写上“李蹇臣、李小村并外务部转阅,锡金事可与英人议。”
藏西之事,南朝委实鞭长莫及,但却也可以与英国人谈谈,毕竟外人眼里,南朝自认大清正朔,谈谈西南藩属国的外事无可厚非,至少要令英国人多些顾虑,在南亚的步子不要走得太快,也可以令南朝多些缓冲的时间。
中英荷三国瓜分南洋利益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草案里,三国协定在南洋贸易自由,婆罗洲除文莱王国外的绝大部分区域由中国维护各国商业贸易之权利,中国在坤甸设立南洋总督衙门,一体暂理南洋事务。
在荷兰人承诺善待华人的情况下中国承认荷兰对苏门答腊、爪哇等诸岛的临时管辖权。
英国人则获得了文莱、安南藩切等港口的使用权,对于其维持黄金海道畅通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国又联合声明,待东印度群岛原住民之“文明程度”发展到三国认可之时,将帮助其建立各个“文明国家”。
这一条是中国人一定要加上的,也是摄政王授意,叶昭知道,殖民地不可能万世永昌,民族独立运动早晚会兴起,现今加上这么一条条款,对于后世中国在南洋持续不断的行使影响力很有好处,实际上,只要施政得法,很多殖民地国家就算获得独立地位,也会对宗主国感激涕零。
因为热振活佛的来信,叶昭在下午又召集了众议政议事,会议上,又是一番唇枪舌剑,最后议定,由赵三宝赴贵州,抽调各地巡防营兵组建一支西征步兵团,为进袭四川早作准备。
第四镇暂与第五镇一般,由苏红娘节制。
一来大肆调动兵马很容易引起南朝警觉,二来若与北国开战,奇袭登陆之外,主战场必然是江北中原地带,在主战场保持优势兵力,闪电般击溃北国新军,那将会是最理想的情况,北国将会不战而乱。
众议政这才知道,摄政王对北战事决心已下,现在只等合适的时机了,现今,自然只能协助王爷全力备战。
至于锡金什么与英人交涉等等,只怕只是虚晃一枪,以此为压力换的英国人中立态度,至少要令英国人不能直接干涉南朝政事。
说不定,锡金就是摄政王准备牺牲的砝码,用来换取英国人的不干涉承诺。
当然,这些均是议政们肚子里嘀咕乱猜的,摄政王到底怎么想,他们可看不明白。
……
散衙之后,叶昭才发觉整个王府泠清清的,可不是吗?快过年了,蓉儿去了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