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刘封司马昭:大决战来临(1 / 2)

汉贞观七年,晋太始五年(255年),秋。

刘封坐镇冀州,积极调兵遣将,糜贞主持后方,劳军慰问,两人夫唱妇随,好一番和谐景象。

也幸亏刘备早早病逝,要不然看到“母慈子孝”这一幕,估计要气得棺材板掀起来。

刘备在九泉之下,有什么不堪的想法,刘封现在并不在意。

他是开创了统一基业的大汉皇帝,刘备只不过是三分天下的蜀汉皇帝,这同样的两个皇帝,在大汉士子和百姓中的地位大不一样。

就在邓艾东路军夺取渤海、钟会中路军直逼范阳的同时,姜维在西线的动作也加快了起来,刘渊再有本事,与姜维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九月间,姜维以呼延部落为先导,将盘据在黑山的匈奴刘渊团团包围,刘渊虽然是后来的匈奴刘汉皇帝,但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空挂大单于名头的匈奴酋帅,在名声不显的情况下,就算再有本领,面对围剿的汉军也一样没有应对之策。

在苦苦支撑了一个月后,刘渊困守山中粮食无着,不得己只能带着残部北撤草原,为了摆脱姜维的追兵,刘渊还给盟友女真部落首领阿古打挖了个坑。

阿古打得到刘渊求援的消息,带着本部骑兵前往求援,结果被姜维手下大将赵广咬住。

在阴山一线的遭遇战中,赵广率汉骑远征,一场汉骑与胡骑的大战之后,阿古打被赵广龙胆亮银枪刺于马下,其女真部众三千余勇士,也被汉军给屠了一个干干净净。

经此一战,辽西一带的游牧部落在听到赵广之名后,将其比作汉代名将李广。

东、中、西三线作战均告失利,坐镇蓟县的司马昭终于急红了眼,刘封亲征,汉军连连告捷,他司马昭要是再躲在后方,晋胡联军的士气鼓不起来,这一场大决战不战即败。

汉军三路并进,箭指幽州,长安失守时,司马昭可以逃亡洛阳,洛阳失守时他又逃到邺城,邺城之后是晋阳,晋阳之后又是幽州蓟县,蓟县之后,晋国再无九州疆土。

在失望失落之下,司马昭连连召集麾下群臣商议,但在失了成济、司马泰之后,晋国人丁稀落,到宫中来议事的官员越来越少。

就比如曾经的重臣荀勖,这段时间借口劳军,跑到了范阳,态度渐行渐远,很明显是想要和司马昭划清界线,以投蜀汉。

无奈之下,司马昭只能把希望寄予最为亲近的司马炎、郭槐两人身上。

司马炎这时已经成年,看到父亲这般绝望,心中也是戚戚,身为晋国太子,他自然期望晋国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像现在朝不保夕。

“父皇,从当下的人心所向来看,国中之人已经靠不住了,现在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外援,炎听说,前吴的太子孙和、大傅吕岱,如今在岛夷住歇,要是能游说孙、吕两人共抗刘封,那海上的航道就能得到保证。”

司马炎和孙和两人,一个是晋国太子,一个是吴国太子,也算是同病相怜之人,处境相同,境遇也相似。

这一次晋国有难,司马炎第一个想到的援兵,就是孙和。

司马昭在绝望之中,听到司马炎这个主意,心头一喜,连忙道:“安世,你这提议甚好,事不宜迟,你速速带着朕的诏书,还有行礼,前往岛夷,要是见到吕定公,千万要告诉他,吴国要想复国,就只有这一个机会了,错过了,那就只能坐等蜀刘坐稳天下了。”

孙和、吕岱两人之中,司马昭更看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吕岱,至于孙和,那不过是一个平庸之徒罢了,不在司马昭的眼界里面。

司马炎接了出使岛夷的诏令之后,立即回转住处,简单的收拾之后,即带着仆从出蓟县北上。

在这支使团之中,除了司马炎之外,还有傅暇、山涛等几个晋国的文臣,他们文学功底深厚,在司马炎身边参赞,也有帮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