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小僧在镇中并未见到有寺院。”亥言还是有些奇怪。
“客官有所不知,这镇中确实没有寺院,只不过......”说着,小二朝着沈家宅院的方向努了努嘴,“沈家大宅后院就是一座寺院。”
“此话怎讲?”
“据说沈大官大在自家后院修了一座三进的佛堂,整日香火不断,可不就是寺院了。”小二道。
“那这佛堂你可曾见过?”亥言又问道。
“这沈大官人的宅第,岂是随便能进的。”小二给亥言倒了一碗酒,“只有逢斋月的初一和十五,镇上的人才可到沈家的佛堂去烧香。小的也不信佛,所以不曾去过。”
“喔。你说的沈大官人可是叫沈束?”柳如烟也问道。
“正是,不过沈大官人的名讳岂是我的敢乱叫的。”小二回道。
“这在自家宅中修佛堂倒也算不得稀罕,但让人去进香却是少见得紧。”亥言道,“这莫非也有讲究。”
此时,掌柜的端着一盘鸡肉走了过来,满脸堵笑道:“客官是有所不知,这沈大官人在本镇可不是一般人物,这持斋之习也是因他而来的。”
“哦。”亥言顿时觉得,这其中必有些故事,连忙又道,“掌柜的快说说,究竟是何道理?”
此时店中并无其他客人,武松等人点的酒菜也已经上齐,掌柜的也就索性站在桌边,讲了起来。
“这沈家历代居住于此,乃本镇第一大户人家。据说从真宗年间开始,沈家就有人开始做官了,至今已经出了好几任京官了。”掌柜道,“直到如今的家主沈大官人,听说也是从京官任上告病还乡的。”
“那这大佛堂又是为何而来?”柳如烟追问道。
“这佛堂啊,也正和沈大官人有关。”掌柜道,“大约是二十年前,沈大官人从京城告病还乡,回来之后就在宅院中建了佛堂,开始吃斋念佛,说是以修行化解多年的顽症。”
“那斋月进香也是沈大官大人定下的规矩?”亥言又问道。
掌柜点了点头。
“各位可能还不知,这放马镇上,沈姓乃是第一大姓,镇上人十有四五皆姓沈。”掌柜接着道,“所以,这沈大官人信了佛,这佛就算是在这镇上扎了根了,不过是二年光景,这镇上的人大多也信了佛,慢慢的,这持斋之习也就成了镇上的风俗了。”
“那是真信还是假信?”亥言眉头一皱。
“小师父,这种话可不敢乱说。”掌柜连忙朝店门口看了看。
“沈大官人既然皈依了佛门,也就是放马镇信了佛了。”掌柜降压了些声音道,“哪有什么真信和假信,只有不得不信。”
“莫非这沈大官人是这镇上一霸,鱼肉乡里之徒?”柳如烟也是眉头一皱。
“那倒也不是,这沈大官人一向为人谦和,彬彬有礼。每逢灾年,他还会开仓放粮,周济百姓,倒是也有佛家的慈悲。只不过......”
“不过什么......”
“在这个镇上,谁又敢和沈家人过不去。”掌柜道,“无论是种田的庄户人家,或是开店贩货之人,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掌柜的意思是......”
“这镇上的宅地,十之七八皆是姓沈。”掌柜道,“而且,沈家历代为官,镇口还有御赐的牌坊,就连每任知县上任,皆要前来登门拜访,敬他三分,何况是寻常百姓。”
“那镇上那些高墙大院,还有望楼上的弓箭手也和这沈大官人有关?”武松问道。
“客官好眼力。”掌柜道,“但凡诸位看到有望楼的宅子,皆是沈家宗族之子,和沈大官人之亲不出五服。各宅院之间以望楼相互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难道还有人敢对沈家不利?”武松追问道。
“那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