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家独大之始(3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37 字 2022-10-06

而掌握觉华水师,就意味着宁远的辽镇完全失去了从外采购或向外卖出的的渠道。如果不是从陆路通虏,那就是完全封闭了。

而想通虏,辽镇是固定的粮饷,并没有多余的物资。也就意味着,辽镇没有了通虏卖国的条件。

先有遵化大捷,后有摧毁赫图阿拉,建虏颓势难挽,辽镇除非脑袋进水,否则不会有投降建虏的心思。

也就是说,郭大靖选择在此时下手,迫使辽镇屈服的把握更大。

“朝廷只要从粮饷上压迫辽镇,他们就几乎没有反抗之力。”毛文龙缓缓说道:“朝廷或许不想看到辽东是东江镇一家独大,但形势使然,要想更快地平辽灭虏,也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就看崇祯是更看重平辽,还是更加防范东江镇成为辽镇那样的军阀。

如果说两家平衡是最好的策略,那就很矛盾,至少现在崇祯对辽镇的态度就说不过去。

所以,毛文龙认同郭大靖的判断,也赞成逐渐吞并辽镇的计划。

大明现在不仅有建虏这个大敌,西南还有奢安之乱未平定,西北的民乱又逞蔓延扩大之势,崇祯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玩什么平衡之术。

钱财,应该是崇祯现在唯一最需要的东西。而占大头的辽东军费,最令他感到头痛。

袁崇焕吹牛五年平辽,崇祯愿意相信,主要原因也在于他急于节省下这足以令大明财政破产的饷粮。

“大帅。”尚可喜拱手道:“既是如此,咱们东江镇不如向朝廷作个保证,以五年,或更短的时间为限,平定辽东。”

信心不断增加,才敢说出这个话来。

尽管在内部有过研究和探讨,认为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年的时间完全能够平定辽东,但从来都是谨慎,不宣之于外的。

对于急于求成的崇祯,年平辽肯定是极有诱惑力的。有这个条件,或许对吞并辽镇,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毛文龙澹澹一笑,说道:“经历过袁崇焕大言欺君,我们再故伎重施,恐怕适得其反。让朝廷知道东江镇大概的平辽时间可以,但正式的保证最好不要有。”

有监军太监方正化在,毛文龙或郭大靖可以稍微透露,通过他让崇祯知道。但正式的保证还是算了,容易让崇祯想起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

“辽镇的人马要分批吞并,要想更有战斗力,就只能是打散安置。”毛文龙扫视着众将,沉声道:“既是归入东江镇,又都是辽人,本帅不希望看到歧视和打压。”

刘兴治赶忙拱手道:“大帅放心。既加入东江军,自然是袍泽战友,岂会有歧视和打压?”

打散安置的话,士兵自然没有问题,谁给粮饷就听谁的。

可那些辽镇的军官,显然是不会直接安插在东江军之中。至少在考察和学习之前,不会让他们再有实权。

这也好办,手中无兵,还不是任由毛文龙和郭大靖捏圆捏扁。就是光拿俸禄地养起来,也不是不行。

毛文龙只是随口一说,提醒一声,心里却是根本看不起辽镇的将领。如何安排,他要等郭大靖回来后,再仔细商量决定。

“辽镇的事情就说到这。”毛文龙岔开了话题,说道:“建虏吃了大亏,不排除其在冬季要发动报复的可能。各协要继续保持训练的强度,作好迎战的准备。”

“末将遵命。”众将躬身施礼。

军议结束,屋内只剩下了毛文龙。他拿着郭大靖的书信又细读了一遍,思虑半晌,才拿起纸笔,开始写奏疏。

朝廷的支持,对于加快平辽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

军饷还是小事,象战马、硝磺、铁料等战略物资的供给,却节省了东江镇很大的资金。

节省下的资金,可以招募更多的工匠,扩充更多的人马。东江镇实力的增长,今年能够明显看出呈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