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隔河对峙(2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33 字 2022-09-18

看,笑着说道:“老巢被砸得稀巴烂,建虏却也无能为力。”

孔有德连连点头,说道:“建虏已经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既便是更大的动员,凑出来的人马,在战力上也下降很多。”

在老奴和皇太极继位初期,建虏总动员的话,也就是十六至六十的男人全部上阵,应该有十万左右的兵力。

适龄的,机动作战的人马约在六万左右。而经过征伐朝鲜、攻打旅顺、南关,再加上遵化大战,建虏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损失了三万多。

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本抵消不了战争的损耗。为了保持兵力,守住广大的地盘,建虏不能不放宽年龄,不断地进行补充。

所以,到现在为止,建虏看似还有五万多人马,但已经接近极限,再动员的话,也不会增加很多。

也就是说,东江军在总兵力上已经压过建虏,再加上需要守卫的地盘不大,在兵力调动上远比建虏要更加从容。

从前景来看,东江军能够不断扩充,与建虏兵力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毛文龙和郭大靖等人能够保持乐观,并初定三年平辽的信心所在。

“每年发动两至三次大规模作战,争取消灭它万八千人,三年平辽就有七八成的把握。”

毛文龙轻摇了下马鞭,带着些许的笑意,说道:“本帅期待那一天,与你们举杯庆贺,欢庆胜利。”

“胜利是肯定的,也许用不上三年。”

“只要粮草物资能供上,一年多次发动也不在话下。辽南、辽东,建虏的防守总会有漏洞。”

刘兴治含笑附和,虽然信心十足,可却不说大话。在他看来,郭帅的计划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如无特别大的意外,自会如期完成。

只不过,郭大靖的一些想法他知道得比较多,看问题的思维也与众将略有不同。

比如郭大靖将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夺城占地放到次要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州卫城,是否能够占领,也就不重要了。

要知道,攻克海州卫城,尽管是向辽沉又逼近了一步,可在地形地势上,却相当不利。

海城河阻碍,守卫海州卫城就相当于背水而战,不仅是人马支援,还是物资运输,都平添了不少困难。

同样,建虏要守海州卫城,也是看好其城池坚固,还有一条天然的宽阔的护城河——海城河。

既然你想守,那我就做出要夺的架势。如果建虏主动放弃,是不是要派兵长期驻守,郭大靖和毛文龙还要好好考虑呢!

而此次的牵制作战,大军出动并不是来回地白折腾。

海州卫城不必强攻,但在辽南的防线却将推进至塔山铺和营口,形成与建虏隔河对峙的新局面。

左协的两个营现在就在这两个地方构筑着防御工事,从而占领半个海州,使盖州也成为比较稳固的后方。

对于毛文龙不张帅旗,反倒打着郭大靖的旗号,刘兴治及众将都稍微有些惊异。

主帅在哪里,就意味着主攻的方向,以及主力所在。亮出谁的旗号,能使敌人更关注,更警惕,也是声望和武力的体现。

显然,毛文龙认为在遵化大战之后,郭大靖的名声已经在自己之上。或者是,建虏对于郭大靖,更加地忌惮恐惧。

如此抬举郭大靖,完全巩固了东江军中郭大靖的二号人物的地位,毛文龙相当于退居二线。

不易觉察地看了毛文龙一眼,刘兴治有了自己的分析判断:毛帅的心理起了变化,在尽力扶持郭帅,以为自己将来的倚仗。

这样想来,倒也不意外。

已经封侯,想再进一步,就是国公,或者是世袭。但从明朝中期以来,世袭的爵位几乎是不封的。而国公,估计毛文龙也不太敢想。

从武将的角度来说,毛文龙已经是处于巅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