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常平仓及永安仓城(1 / 2)

,汉末之并州匪政

瑞雪兆丰年,看似十分美好。

但在小农经济时代,却也十分容易演变成谷贱伤农的灾难。

张瑞不得不提前预防,转向司马芝问道:“今岁大雪,明年冬小麦必然丰收。粮价保护制度设计如何?”

司马芝立即答道:“民部官员已有草案。”

“哦?且略述要点。”

“民部欲令各州郡县设置常平仓,置常平监。各郡按人口多少,量留上供赋税一二百万钱至三四十百万钱为买粮之资财。”

“每岁夏秋谷贱,则增市价钱收粮。遇谷贵则减价卖出。若三年以上未经卖出,即回充粮廪,易以新粮。”

考虑到张瑞最讨厌模棱两可的政令,什么叫夏秋谷贱,何为粮价太高,若没有统一章程,基层官员必然糊弄了事,甚至作奸犯科。

司马芝特意强调道:“因各地粮价略有不同,不宜中枢设置统一粮价标准。故民部欲将指导权限下移于各州常平监。由州常平监官员调研各郡谷价情况,设置各郡粮价标准,从而确定各常平仓是收是卖。”

民部的官员的设计显然是考虑了贪污腐败的情况。

虽然无法保证州一级官员必定清廉。但官员官位越高,人数也就越少,私下与士绅串联的概率也就越低。

若由各常平仓官员自己决定是收是卖,大量基层官员具有决定权,官绅勾结乃必然之事。一项善政也会被这些基层官员变成暴政。

而且随着人数减少,督察御史与锦衣卫的监察范围也会缩小。强有力的监察能显著减少官员贪污腐败。

依法治政的好处就在这里。官府将各种政令明确而又具体的公示,官员各司其职即可。

今岁政令规定谷价低于二十钱则入,当谷价低于二十钱,各常平仓官吏便立即批量收粮。若谷价高于三十钱则出,各常平仓官员便立即向市场卖粮。

条文清楚,数字明确,能减少许多官员的私下操作空间。

张瑞点了点头,说道:“可。还有其他举措否?”

“常平仓之设,乃是由上而下,管控粮价。官民部官员欲设义仓制度。鼓励各闾里设义仓,自行稳定仓储,躲避灾年。”

“义仓?”张瑞来了兴致,民部官员无疑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竟然主动上奏,请求推广施行一项制度。

这意味着张瑞本人的压力将会大减,而征西将军府却更加昌盛。

张瑞只要从容稳坐,各位官员将会上奏一份份奏章,请设各种制度,请推行各种法令。例如请禁裹足令,请推行互保法等等。

很多张瑞一人未曾思考到的制度,官员们都会逐一补充,从而使制度更加完善,府库更加富裕,百姓更加安定,势力更加昌盛。

民部提出的义仓制度,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司马芝详细解释道:“征西将军府治下,皆按贫富为差户出谷一石以下,储之闾里以备凶年赈给,名为义仓,凶年赈给或贷民为种,待秋熟后纳还。”

义仓的形式很简单,便是丰年储备,灾年赈济。

以法令的方式,规定各户百姓在平时纳粮储备,以免百姓不加节制,将粮食全部吃光,没有存粮度过灾年。

而且是各闾里百姓自己储存的粮食,官府无权调度,也不用担忧官员腐败。

这一制度能极大程度补充常平仓制度,令百姓度过灾年。

张瑞笑着称善,说道:“此制度可行,稍后总结造册,上奏孤与内阁审视之后,即日推行。”

“明年粮食必定丰收,民部可多设谷仓以储粮,再及时推广常平仓及义仓。”

司马芝走到一旁的地图前,为张瑞详细介绍道:“关于府库仓廪,主公可放心无忧。民部已在治下修建三处仓城,六处大型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