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的防护力对于冷兵器时代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将领的存活率就知道了,将领除了武艺高强,最重要的就是装备好。
河东军的士兵装备和将领装备还是有差异的,都头以上军职的盔甲,都是做过表面淬火处理的,而士兵的都是整体淬火处理。
对于轻武器或者弩箭飞矢攻击防护效果差异不大,重型武器击打就有差异了,往往士兵的盔甲就会碎裂,就是因为淬火后硬度提高脆性就大了。而表面淬火的好处是表面硬度高,里面还能保证一定韧性,防击打的效果就好一些,甲片也不易碎。
这是因为现在表面淬火处理工艺不成熟,废品率高,成本随之也高出不少。
有了淬火处理,盔甲就可以做到轻量化,有了水力车,就可以碾压出更薄的钢甲。
以前禁军的重步兵盔甲重量能达到三十公斤,而新式的重步兵可以减轻到十五公斤,防护力还超越老式很多,防护面积也比老式的要大。
怎么做到轻量化的?看看细节就知道了。
新式盔甲就是板甲,钢板压铸成型后里面衬里是棉袄,板甲上有很多小孔,除了透气就是为了减重。莫要小看这些小孔,直接能减重二公斤左右。
普通步兵的半身甲是前面部分是钢甲,后背是皮甲,全身甲重不过十公斤,大大减轻了步军的负重。
之所以能大规模装备,就是铁厂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结果,采用板甲也是因为更方便生产,不似文山甲那样繁复,模具的广泛应用,也让板甲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
河东军与金军的几次大战取得了不俗战果,实际上主要是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士兵的羸弱通过这几次战斗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可以这么讲,现在河东军的战力已经超过辽军,能与金军抗衡了。战斗力的提升来源于信心的提升,信心提升直接导致武力值得以稳定输出。
金,辽,宋三国士兵的武力值有差异,金国最高,其次辽国,最次宋国。这是因为平时的生活环境状态造就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北方人会以更强大的体魄去适应环境,而农耕文明的汉人却不用每天面对死亡威胁,自然而然在体魄上就拉开了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本来没有战场上显现的那么大,最主要的还是士兵的自信和意愿。拼命和怕死两者直接的差距不是武力值能弥补的。
金军为了生存,敢于拼命。辽军无人愿意送命,都想死道友不死贫道,结果就是二万金军打败四十五万辽军,一个金将提着刀能将一千多辽兵赶得四处逃窜。
历史上敢拼命的辽军,一千五百人也能打的十五万宋军溃退三百里。
陈嘉通过大密度训练,让宋军的武力值得以大幅度提升,加上装备质的飞跃,战斗力其实已经与辽军金军接近。士兵敢于牺牲,敢于作战,直接导致了战场结果完全不一样。
例如史斌的大盾兵连续伤亡三批,依旧有士兵扑上去顶住大盾,长枪兵枪都被砸断,依旧敢抽出腰刀拼命,弓箭兵出现大量伤亡,依旧敢与敌人对射。这就是河东军与其他宋军的区别,这就是河东军与金军作战不落下风,甚至占据上风的原因。
河东军真正的大量伤亡是陈嘉离开以后的事情,而河东军正是因为这两场大战,军队有了质的提升,隐隐有了期盼已久的军魂。
呼延绰对阵完颜斜也时,全军上下五千人敢于冲击对方几万大军的本阵,这就是军魂的体现,战不畏死,甚至渴望战胜敌人。
这不能怪陈嘉,因为这支军队是他从二百人起家花了七年时间,花了海量的金钱成长到今天,大量伤亡是陈嘉打心底不愿意接受的。
所谓慈不掌兵,陈嘉护鸡仔一样的下意识,其实也限制了这支军队的真正成长。
除了与方腊打了一次面对面的恶战,陈嘉通常作战思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