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李治驾崩(4 / 5)

大周少卿 清九玄 3438 字 4个月前

。”

魏东福应诺一声。

少顷,中书令刘仁轨、侍中刘齐贤、司空李勣、司徒苏定方、尚书左仆射李敬玄、尚书右仆射裴炎一同入内。

李治用严肃的表情扫视了在场所有人一眼,脸上如同笼罩一层神圣的光辉。

“听旨!”

包括武媚在内,屋内每个人都躬下了身。

“朕死之后,七天装在灵柩内,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

“太子宽仁有余,锐意不足,你等要好好辅佐他,帮助他。朝中大小政务,太子需多听大臣意见,不可独自专断。

有军国大事不能决断者,请太后处理决断。尔等将来皆要悉心辅佐……新皇,莫负朕……之厚……意……”

这几句话一口气说出,到了后面,终是气力不足,难以为继。

武承嗣急忙抬头,只见李治脑袋侧在一边,眼睛失去光彩,脸上竟带着一丝奇异的微笑。

这位长期被病痛折磨的皇帝,在临死之际,终于能从这种可怕的折磨中解脱,露出笑容,实在让人唏嘘。

公元66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当晚,大唐第三位皇帝李治在金銮别院去世,临终遗诏命太子李弘登基。

朝野得知皇帝龙御归天后,皆悲痛万分,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种哀伤的氛围中。

明月高洁,清光似水。

武承嗣独自站在后园,抬头望着夜空,默默缅怀着逝去的君王。

李治临死的言行对他触动很大。

他能看出来,李治一直都在强撑着一口气,直到将后事一一安排妥当,才敢放心离去。

在他身上,武承嗣深切感受到皇帝的责任。

纵观历史,皇帝虽然拥有主宰他人性命的权力,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往往比普通人更少。

尤其是明君,他们必须时刻心系天下,脑子里永远要想这个、考虑那个,不得有丝毫松懈。

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快乐?

想的正入神,一阵琴音忽然响起。

琴声由低到高,错落有致,到了极高点,忽然一阵盘旋,如同百鸟归巢,声音又转低向下。

琴音抬高时慷慨激昂,转低时温柔雅致,如同一泉温水,轻抚着武承嗣的内心。

忧愁伤感的情绪,竟随着琴音渐渐消逝。

到得后来,琴音越来越低,仿佛抚琴之人正在远去。

武承嗣听得痴了,情不自禁迈着步子,追逐着琴音,来到一间院子外。

院门匾额上写着“杏岚院”三字,武承嗣心中一动,寻思:“莫非弹琴的是他刚纳的刘家大小姐?”

昨晚武承嗣与她洞房花烛,她表现的十分冷淡,就像个大号人偶似的。

武承嗣逗了好半天,她只偶尔嗯一声,又或者哦一下,比凤舞的话都少。

武承嗣老大没趣,便早早睡了。

没想到,她竟有如此神乎其技的琴艺。

琴声已经歇止,武承嗣犹豫半晌,终于还是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名脸有雀斑的小姑娘,武承嗣只知她跟着刘大小姐一起过来,并不知她名姓。

“呀!周、周王殿下……您、您是来找孺人的吗?”小丫头十分惊慌。

武承嗣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茴、茴宝!”

武承嗣点了点头,迈步进了院子。

这座杏岚院原本是赏杏花用的别院,一进院门,便是好大一片杏园。

只不过秋冬时分,杏花早已凋零。

行走在林间小径,忽然瞧见几道身影,仔细一看,却是好几名丫鬟在杏树边忙活。

有的丫鬟举灯笼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