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盐税、酒税都可以包,而酒税在叶卡捷琳娜时代是国库收入的大头,超过了一千万卢布,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政府的包税法严格规定了包税商的酒类销售价格,其目的是在压低包税商利润的同时增加政府的收入。但事与愿违,这样的规定不仅没有提高政府收入,反而使得政府的酒税收入逐年下滑。
已经喝了两瓶伏特加的马尔托夫红着脸对年轻人抱怨道:“那些老爷,官老爷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地区伏特加的销售总量......年轻人,到底卖了多少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
年轻人点点头道:“也就是说,酒税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你们这些包税商。”
“说的太对了!年轻人,干一杯!”
从十八世纪中期以后,叶尼塞斯克跟其他沙俄地区一样,基本上是以酒类零售包税为主。各地区每四年进行一次竞标,于是包税商们就拥有了某一地区的酒类零售垄断权。
酒类零售的包税模式,促使包税商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一方面不择手段的扩大伏特加的销售量,另一方面则或明或暗的提高伏特加酒的价格。对于政府而言,这种模式固然大大降低了酒税征收所需要的行政成本,但随着伏特加销量的不断增加,政府也失去了对酒类销售的利润及其社会影响的控制。
也就是说,由于沙俄政府缺钱,由此促进了酒类包税制的发展;而对于酒类销售行为缺乏控制,导致普通俄罗斯人渐渐变得贪杯。
所以话说回来,俄罗斯人其实并不是天生就爱喝伏特加。不是说生活在高寒地区就一定喜欢酒,获取足够的食物才是第一位的。在连粮食都不够吃的时代,用粮食酿的酒只能是奢侈品。早期俄罗斯人即便是喝酒,也只是喝啤酒和蜂蜜酒。
酒税包税制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与其相关的严重的腐败现象。比如沙俄政府规定,包税商必须销售标准烈度为四十度的伏特加,同时要求每桶的售价是三卢布。
而身为前包税商的马尔托夫告诉年轻人,一桶伏特加的成本价至少得是4.4卢布,再加上自己的运营成本,每桶伏特加至少卖5~6卢布,他才不至于亏本。
在这种情况之下,沙俄治下的包税商们要么就给酒掺假兑水,或是提高售价,要么就是向政府官员行贿。所以沙俄的包税体制已经成了“制度性的腐败”,对包税商来说,整体环境就是如此,没人会遵守法规。所有人只想着一件事情,如何钻法律的空子赚取最大的利益。
这顿酒喝了差不多得有一个多小时,乔装出行的赵新也大致明白包税制在北海镇治下必须要废除,同时还得从源头上控制住粮食交易和酿酒作坊的生产。
继续后面更精彩!
同时他也更加清楚了丢失整个西伯利亚对沙俄政府意味着什么,好大一笔国库收入没了!
赵新觉得差不多的时候,正打算起身离开,就听门洞里又有人大声道:“有啤酒吗?”
话音未落,两个本地哥萨克就走了进来。
马尔托夫此刻已经有些醉眼惺忪,扶着桌子起身道:“没有啤酒。”
“放心吧,犹太佬,我们给钱。”
马尔托夫这会已经看清这两个客人他认识,于是大声道:“上帝啊,难道我还能骗你们?克留奇科夫老爷,请相信诚实的犹太人吧,没有啤酒啦!”
另一个哥萨克大叫道:“胡说,你这个犹太佬!”
“真的,克留奇科夫老爷!我已经说过啦。”
“你还是……”两名哥萨克大怒,正要冲过来揪住对方的衣领,就看见了面无表情看着自己的那名中国人,两人于是忍了下来,随即把手伸进裤兜掏出几枚铜币。
“给我们拿酒来!”
马尔托夫用小手指头把铜币压在手巴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