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局筹建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靖北军的主帅,李兴之的目光自然不可能盯着一个制造局,如何最大可能地发掘莱登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军帅府所用,同时能保证辖区内百姓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自汉唐以降,华夏的历朝历代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皇权不下县,县下皆宗族,其意思就是地方上的百姓其实是由宗族和士绅集把控。
士绅集团和宗族在把控地方的同时又利用自己剥削地方百姓获得的利益供应自己的核心子弟,通过科举取士的方式进入朝廷,然后再利用权利获得更大的利益。
按明制,中举人可以免税四百亩,中进士可以免两千亩,家里有做官的官至四品的,再免两千亩,官至二品以上的,则免一万亩。
官绅不纳粮,这个朝廷鼓励百姓读书的举措,成了他们疯狂兼并土地的理由,无数的百姓将自己的田产投献到他们的名下,沦为所谓的佃户。
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大明在册的土地锐减,也使朝廷的税收锐减,从永乐年间的岁入三千万两一直到如今的四百万两。
不光是士绅,各地的藩王也同样在疯狂地兼并土地,那些地方上的军头同样将军户变成了佃户,使得数十万边军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农民。
别的不说,就是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徐阶,徐阁老,在松江老家就有良田二十四万亩、那个名满天下,号称万历中兴的第一功臣张居正,张江陵在老家亦有八万亩良田,而被李兴之裹挟到济南的德王的庄田就有十三万亩。
久而久之,这些掌握了笔杆子,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就成了另一种民,朝廷若是让他们收税,立马就会遭到他们的口诛笔伐。
我们试想一下,真正在土里刨食的百姓读的书吗?真正的百姓敢在凶残的厂卫面前暴力抗税吗?那些跟随起义军朝不保夕的流民,哪一个不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明史就有记载,万历皇帝因为地方抗税而气的绝食,乃至于帝为不食者数日。“荣不足惜,何纲纪顿至此!”
俗话说不破不立,面对盘根错节的士绅集团、藩王、军头,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强力的手段将他们推倒。
不过靖北军控制的莱登却没有这么麻烦,经历过孔有德叛乱后的莱登,原本的士绅阶层几乎被孔有德屠杀的一干二净,大量的土地成无主的荒田。
时下莱登的百姓加上李兴之从济南带过来的十五万,也不过才二十八万。
这点人口说实话都不够填一个莱州府,自然不虞没有土地分配了。
李兴之唯一要做的就是颁布相应的律法,禁止民间的私相买卖。
至于制定什么律法,很简单,就是将莱登的土地充作靖北军的军田,百姓们只享有种植权,而没有买卖权,当然这个租期可以无限延长。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李大帅就是莱登最大的地主,这近三十万百姓就是李大帅的佃户。
田租方面,李兴之否定了钱天锡提出的十五税一的概念,而是降到了更低的二十税一。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们手里有了粮食,才会真心地拥护靖北军对莱登的统治。
这样的政策李兴之是有考量的,土地军管,自然就可以杜绝逃到莱登的那些富户们起了兼并土地的心思,第二则可以迷惑朝廷,用自己对财富的贪婪让崇祯以及朝廷的那些衮衮诸公们对自己的失去戒备之心。
当然李兴之只是提出了一个构想,具体的法律条文肯定是由军帅府的文官们负责制定。
对于李兴之将田赋降低到二十税一的标准,钱天锡和鲁良直等人是颇有微词的,按莱登的人口来算,去除不能下地的老人和小孩子还有大量的渔民,满打满算也就十五万下地的农民。
按每个农民种植三亩土地来算,整个莱登也只能开垦四十五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