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县的县城规模倒也不大,是个典型的三里之城。
孔德贵虽然挂着郡通守和右屯卫大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他手中掌握的官军其实并不多,要知道隋朝的右屯卫又称“羽林”,这支军队乃是专职保卫皇家的禁军,驻地可是在洛阳,孔德贵即便是羽林军主将也不可能私自把军队带回山东来。
只是由于近些年各地烽烟骤起,孔家食邑万顷在各路义军眼里可谓是肥得流油,自然不得不做些准备好自保,所以孔德贵便也借助手中职权把曲阜周边各地军府的府兵归拢起来,凑了五千精兵作为主力,然后拉了三万孔府门下的健壮农奴、佃户、帮闲,套上隋军的军服化妆成官军,这才弄出了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出来,平时也不知道是不是也做些训练,反正眼下在方与县的城前摆出阵来,远远看着倒也像是那么一回事儿。
与他这三万五千大军比起来,天凤军这边展开阵型后也就一万五千人不到的规模,看起来自然就弱了许多,而且其中将近有五千多人还是女兵,加上布设的阵型又十分单薄,所以气势是上看来就更弱了。
也就说两军展开之后,孔家军这边以三万人组成的三个万人大阵为基础,坐落于方与县城的东面,战阵往南北两个方向延伸了差不多能有二里地,而在中军的方位上,五千着甲持盾的精锐隋军更是布设了一个看不出是偃月还是长蛇的长条形战阵,横垣差不多一里的长度。
当然,别觉得一里有多长,也不过就是五百米,约三百步的跨度而已,五千人按照一步一人的宽度来站队,也不过站成一个三百乘十五的长条形阵列而已。
此外,或许是之前给孔德贵做的武器展示多少还是带来些触动,所以隋军的战阵之中,士兵手上除了军中制式的盾牌外,还有不少用粗大柄木捆扎而成的挡箭牌。
这里说柄木可不是木板,而是一根根可以用作锄头、镐头的柄子木,用这种柄木做成的挡箭牌据说防御箭矢的能力倒也不弱,至于能不能挡住天凤军的强弩和火药兵器,一会自然就能见着分晓。
而天凤军这边,也已然按照军制以排为单位,布设成标准的鱼鳞阵,并且为了应对隋军这边宽度差不多接近二里的庞大阵型,中军的阵型也尽量摊薄到了半里左右,加上左右的猎隼、夜莺两个营护卫侧翼,勉强把阵地宽度延伸到了一里左右。
摆开阵型之后,双方也没有太多的耽搁,或许是觉得自己人多,而天凤军人少,又或者是瞧着天凤军中站着不少化着妆花枝招展的妹子,于是梁静茹就悄悄给了他们不少的勇气,隋军也不派人叫阵,直接就敲响战鼓展开了进攻,并且第一阵就是毫不客气的来了个中军出击,五千精锐隋军集体迈步冲了上来。
当然了,正规军毕竟是正规军,就算是从各地军府拼凑的府兵,这些人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技能都是非常不错,五千人列成的长条形战阵在鼓声的指引下快步行走时,是完全可以做到步调一致,阵线不乱。
加上这些府兵身上又多是穿着制甲,武器装备可称精良,要说搁在平时对阵什么揭竿起义的农民义军,只怕是轻易不敢撄其锋芒,气势自然是盛极一时。
只是,比较起来而言天凤军的士兵不管在装备还是训练方面,非但丝毫不弱于这些府兵,加上战术构思和武器设计又异常先进,领先了这个时代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直接一步就踏入了热兵器的中兴时代,双方的差距也就近乎天壤云泥。
而接下来的战况,也就如之前所说的一样,若是站在孔家军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只能用惨不忍睹、惨不堪言来描述,而对于天凤军这边能用的词汇也是乏善可陈,毫无新意。
五千精锐隋军,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鼓舞之下,怀揣着梁静茹给的勇气,就这么举着盾牌一步步,以绵延差不多一里宽度的阵型往天凤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