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为人比较木讷,不太与邻居们交往,因为吴氏与自己以前是同乡,反倒待吴氏格外不同
吴氏去的时候杜氏正在做绣活,跟吴氏不同的是,杜氏有一手非常好的绣技。
以前家境不好的时候,杜氏都是靠着卖荷包绣帕来补贴度日,如今生活好了,依然是针不离手。
看见吴氏来了,杜氏十分开心,赶紧放下手中的绣活站了起来“吴妹妹,你来了,早就听见你们家放鞭炮的声音,是不是多金考中了?”
听杜氏这样一说,吴氏的脸上笑开了花:“是呢,那小子运气好,侥幸得中了,考了第四十五名,中不溜丢罢了。这不,我来给你散喜糖了。”她把手中的喜糖递给了杜氏。
“已经很好了,比我儿子当年强多了,当年若不是正逢天下大乱,哪轮得到那小子考中秀才呢。”杜氏私底下是这样编排自己儿子的。
“哪有你这样说自己儿子的,能考中秀才的可都是人中龙凤,莫不是你在我面前炫耀你儿子不成?”吴氏嗔怪道。
“哪有,说的哪里话,我是真觉得那小子能中秀才凭的都是运气罢了。”杜氏倒不是开玩笑,她的心里是真的这样想的。
想当年儿子考中童生,家里已经欢喜不已,哪曾想回鹘人忽然打了过来,天下大乱。
杜氏跟自己丈夫也是分开了许久才在京城团聚的,正好赶上那一年科举,也是本着让儿子去试一试的念头,哪曾想那一年考秀才的人特别少,居然让儿子得中了。
再之后科举考试就彻底地停止了,让一家人侥幸了许久。
这件事情杜氏跟谁都没有提起过,不然跟人家说起,人家还以为自家在炫耀呢。
虽然家里人都觉得儿子是侥幸得中,可是大家心中还是都欢喜不已,毕竟身份不一样了。
这么多年,凭借着儿子秀才的身份,他们才得以在京成立下根脚来,丈夫也在京城做起了生意,近些年来才搬到了东城居住下来。
“我这次来可是有事相求,之前也烦过你好多次了,还是儿子府试的事情,不多问一问我这心里头不放心,当时你们家小郎君吃的什么喝的什么,可都要跟我细细道来,我都准备好了纸笔要详细记下来呢。”
“哪有那么夸张,这都好多年了,我心里也记得不详细了。”杜氏倒不是存心隐瞒,实在是时间有些久了。
当时确实是觉得刻骨铭心,谁曾想却随着时间的流转发生了变化,慢慢把之前那些事都抛到脑后去了。
“你记得多少就跟我说多少就是了,我也不强求,毕竟时间挺久了,今年考试和之前考试可能也不一样,我也不能事事都按照你跟我说的来,不必有负担。”吴氏反而安慰她道。
“那我可得好好想一想了。”杜氏垂下眉眼,仔细的思索起来。
可是任由她怎么想也记不起来,当时带的是馒头还是包子?拿的是汤还是水?就在她挤破了脑门也想不出来的时候,儿子忽然回来了,她一时之间如获救星一般。
“我儿子回来了,还是让他说一说吧,当时是他考试,肯定印象比较深刻,我是真的记不太清楚了。”杜氏着急的说道。
杜氏的儿子已经掀帘子进来拜访,看见母亲有客人,赶紧拱拳行礼“见过这位……”
“这位是吴婶婶,你直接叫婶婶就行了,之前我跟你说过的,你吴婶婶在你小时候跟咱们是一个村的呢。”
“见过吴婶婶。”杜氏的儿子郑重地行了一礼。
吴氏赶紧虚扶“莫要如此多礼,来了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见到你们家小郎君呢,长的真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呀。”
吴氏这话可不是瞎说,她也见过不少青年才俊了,比眼前小郎君长的好的也有,可她就莫名觉得眼前这个小郎君长得十分顺眼,浓眉星目十分正派的样子,让人一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