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反响太好了,咱们大宋周报算是一炮打响了!”
欧阳辩笑着点头“具体是何表现?”
“很直观的就是报纸的印刷份数,其他的地方比较远还没有统计回来,但就开封府一地,就足足派送出去十万份,这估计已经覆盖了开封府所有的读书人了。”
欧阳辩点点头。
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报纸这种在后世已经几乎被淘汰的信息载体,但在大宋治平四年年末的时候,就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当今,信息传送并不成系统的,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者零散的书信沟通;
读书人要么接触的是应付科考的考试资料、要么就是接触一些话本诗词等等;
要么就是一些古籍,对于当今时事,却只能通过某些零碎的文章。
从来没有用这种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汇集到一起的方式,来让大家开眼看大宋,开眼看世界。
所以,当大宋周报以一种如此成熟的方式,将一个崭新的新世界展现在这个眼界并不开阔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时候,他们已经疯了。
这不仅仅是年轻的读书人,还有哪些宦海中浮沉许久的老知识分子也是如此。
他们如饥似渴的读着报纸,各个领域的亲身经历者,用生动写实、且用读书人的目光提出的建议和担忧,让他们产生了感同身受,以及感受到来之陌生领域知识的轰炸。
这不仅发生在纯粹读者的身上,还发生在供稿人的身上。
供稿人供稿一般是自己所从事所研究的领域,但对于其他的领域和其他的读书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他们一样沉浸在里面。
所以,大宋周报受到欢迎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欧阳辩关心的是供稿的问题和第二期的筹备。
“供稿稿件还有吗?”
曾巩点点头“因为第一次邀稿不少,所以还有不少,凑一凑足够用的。”
欧阳辩点点头“有没有收到没有邀稿过的人投稿?”
曾巩露出笑容“有,而且不少,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咱们的编辑部最近可忙了,不仅要准备二期的报纸,还得挑选可以登报的投稿。
欧阳辩笑着点头“如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