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科举的弊病(3 / 4)

后一关的殿试,照样仍旧要考这!

因为难,所以考生的需求大!

因为需求大,所以供应当然也就丰富!

随便进一家书店,去问问卖的最好的是什么书,答案基本都是统一的,就是指导写八比文的“经验书”。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们都是过来人,书店“约稿”,就能拿“稿费”!

三个等级,一级比一级高级,“稿费”自然一级比一级的多!

同样的,秀才、举人、贡士做老师,待遇也就悬殊。

秀才做老师,教教蒙童,进行开蒙,月薪约三两。

有钱人家请来,专门教自家孩子,一对一,或一对屈指可数的几个。

也有人出钱建立学校,聘请老师,然后招收学生来的,这即私塾。

也有地方宗族聘请来,供给族内小孩学习。这叫族学。

开蒙的学校,官府极少去开办,因为成本太高。

儒家是官府崇扬的官学。儒家讲君子言义不言利,因此办学要以身作则、要政治正确啊,特么的不要说赚钱,还要倒过来贴钱。

比如办个县学,学生的住宿伙食都要官府补贴开支。

县学学生都是秀才,秀才即有一定的免税免役特权了。

朝廷不但收不到他们的钱,还得办学倒贴!

因此,朝廷没有积极性去大办学校。

就算去办,也是面子工程,招收很少的人,美其名曰弘扬圣教了。

举人的话,一般家境都很好,不差钱,自视清高,但也自视身份。如果做老师的话,不能比秀才低,一般月奉六七两。主要为个名望、影响力。比如在县学里任教,学生都是秀才。

到进士那一级,一般没工夫去做老师,忙着做官呢!

但也有致休了,回去发光发热,到学校去做老师的。

譬如君子书院、圣贤书院,本质上都是私办的。这是顶级“大学”了,进士、大官僚做“导师”!

不但在学业上能给予指导。

如果考中,进入了官场,老师们的旧有关系,也能作为人脉,帮着扶持,少走弯路。

故而成为士林中的圣地,名望很高!

秋闱三场考试。

明经之外,还有明算、明法。

明算,顾名思义,就是考算术。入官场做官,钱粮的收入开支什么的,不懂算术,那是不行的!

明法,顾名思义,就是靠律法。入官场做官,不知法不懂法,怎么会有敬畏?县令都要断案,不懂法怎么断?

这两科相对容易。

皇帝统治天下需要用到官僚!

皇帝需要官僚对自己忠诚、并且拥有业务能力!

这是需求端!

科举就是选拔、供应人才去做官的。

有什么样的需求,那么,就自然的要求供应端出什么样的人来!

故而,供应端自然就会对考生提出种种要求!

明经其实就是洗脑,让考生自觉去读背圣贤书,改造意识,奉守忠孝!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算、明法是对业务能力的要求。

这套设计,成为定制,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本来挺好的。

但是,随着发展,弊病也显露了出来。

明算、明法,以及明经中“填空”、“默写”,你不觉得难,别人也不觉得难啊!

因此,很难岔开“分数”来。

差不开“分数”,那么排名座次,差距不大,就很难令人心服。

而诸多考试内容之中,作八比文最难!

难,就好了!

会、还是不会、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