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进行经济生产。形成了一道[真美丽的风景线]。
刘玄想了想,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句话说错,就要杀人,还要株连,这样的法,不怎么妥当,不合乎朕的心意,偏于残暴,而有失仁义了。朕不是嗜杀的人,以前所杀的,也都是罪大恶极之徒。一句话说错,这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顾镜悬等人,能知错认错改错,那就可以了嘛。”
言外之意,似乎在说姓曹的,你丫的残暴,还要拉着朕一块残暴?!
皇帝发话定调了,曹琳没奈何,只得认怂。他不是那种敢正面怼皇帝的猛人。那样的猛人,在帝制之下,本就罕见,可谓可遇不可求。
曹琳[陛下教诲的是,臣知道错了。]
高洁等人大喜过望。这此起彼伏的心情,令他情难自已,拜伏、高呼“我皇圣明!我皇仁慈啊!”
一派人都跟着高呼。
刘玄心头鄙夷,暗道“符合你们的利益,就高呼圣明仁慈;有朝一日不符合你们的利益了,还会这么高呼么?”又心想,“被动利益的宗亲勋贵,恐怕日日夜夜的在咒骂我早点死呢!”
曹党被这样的“马屁潮”挟持了。
不得不也跟着高呼。
·别人都这么高呼!
·你不跟着高呼!
·你丫的什么意思?
·是不是不赞成?
·是不是认为我皇不圣明、不仁慈?
曹琳也跟着高呼,感到阵阵的蛋筒。
刘玄当朝决断。
顾镜悬一案,不进行深究。判他写个认错书,并令当众宣读,保证不再犯,就算了。
其余人等,皆是如此。
另外。
《高玉良先生居官断案传》等也不必查禁,书可以照样刊印销售,戏可以继续上演,不过相关的角色名字什么的,不得诽谤(无论污蔑,还是颂扬),都得改掉,虚构个别的名字。
此事可谓高开低走,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
高洁听到皇帝发话结案,直到这时,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
而他的后脊梁上,因为高度紧张,已经渗出了一层的汗水。
曹党发难,点在顾镜悬,意却在他高洁呀!
若是皇帝稍有偏听,他高洁的下场,都会大大的不妙!
轻则被罢官!
重则性命堪忧!
而在这一场交锋之中,他也只能尽力争取。
最终的决断权,并不在他!
也不在于曹琳!
而只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
皇帝的一念,可以令他“无事一身轻”。皇帝的一念,也能令他堕入深渊地狱,永无超生之日!
所幸皇帝圣明,一切不过是虚惊一场!
刘玄借着这件事,大大的打压了清流的名声。又彰显了波自己的仁慈。
顺势。
结案之后,又提出了对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进行管制的议题。
礼部职权之中,包括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