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你对中国一无所知(1 / 2)

李歌牵着素妍下楼,看见裴允静正在和张彩英聊天,其实这俩也是熟识来着。

“慢点慢点,脑壳疼。”

“怎么了?”

“睡多了。彩英,别聊了,做饭去!”

小丫头气鼓鼓的磕着瓜子,

“不去!”

“哎呀~嘴硬了啊,是不是想扣工资?”

你堂堂一个店长干嘛老和我一个领班过不去啊,能不能有点气度,咱能别提扣工资这事儿吗?于是张彩英果断认了怂。

“韩师傅在里面呢!”

李歌一回头,果然看见了韩过那张从厨房里探出来的特别喜感的大脸。

“有趣的灵魂下午好!”

“少东家好少东家好!”

两个孩子气的家伙用汉语打着招呼,这里恐怕也就只有居丽和孝敏能听懂这两个人到底在说什么,却一知半解的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没办法,中国语言就是这么博大精深。

“看来今天是吃中餐了。”

“你这里还卖中餐?”

裴允静有些惊讶,更惊讶的其实是李歌,谁规定咖啡馆不能有中餐的?但是李歌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轻笑着说,

“努那你是不是觉得中餐就是华人街那边那种装潢简陋的小门面,几把破旧的椅子加一张油腻的桌子,再上几个大盘子,几个人围着吃?”

裴允静有些尴尬,她知道李歌的少年时代一直是在中国度过的,所以虽然不至于像李歌说得那么不堪,但她确实大致是这么想的。

“没有,我还是很喜欢吃中餐的,只是觉得你这里卖中餐怪怪的。”

许是李歌2016年以后在大城市待惯了,各式各样的餐厅见多了,也没觉得哪个中餐厅上不来台面,反而是档次高的中餐厅有很多,档次高到李歌揣着几千块钱都不敢随便进那种。

而来这边之后见过的中餐厅,真就是李歌之前描述的那样,首尔这边的华人街,像极了千禧年的时候中国的二线城市街道。

李歌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在韩国开餐馆的中国人来这边都非常早,早到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时期。

那时候一穷二白的人们看到发达国家的灯红酒绿,很少有人能守住本心,所以有相当多的人削尖脑袋跑到了国外。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这三十年的闷头发展确实迅猛到了极致,如果一个国家的评分是百分制,80年代的韩国是七十分,那80年代的中国就是20分,别说及格了,就是靠那几个有些底蕴的城市强撑,这才没有变零蛋而已。

可如果10年代的韩国是八十分,那10年代的中国就是平均分八十五分,至于为什么是平均分,因为中国太大了,大到如果说韩国是单张卷子那中国做的就是套题的地步。

所以曾经那个无数中国人印象里基本是华人骄傲的唐人街,在见过了2020年的李歌眼里,基本上就是落后的代名词。

所以李歌摇了摇头,轻笑着对裴允静说,

“你对中国,一无所知。”

说着,他切换到汉语转头对厨房里的韩过大声喊道,

“老韩!上绝活儿,给高丽娘们儿开开眼!”

好家伙,一股子铁岭串延边的味儿。

“来喽!爷,您就瞧好吧!”

得,一开口就是北京老跑堂了。

韩过确实没让人失望,嘁哩咔嚓就是十几个菜,让人看到的不是中餐改良,而是中餐复兴。

裴允静也是第一次知道不是只有米其林的菜式才精致,中餐也不是只有一个大盘子。

中餐复杂起来,吃个春饼都得十几样小菜做搭配。

中国的发展方式其实也是李歌一直以来的理念,他上辈子看过《雪中悍刀行》,对里面一句话印象深刻,大意是你只管低头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