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技术有时候也需要放卫星(1 / 4)

1991从芯开始 三分糊涂 2272 字 4个月前

远芯超跑出厂的那一天,潘多拉也正式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立项——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

按照潘多拉这帮人的秉性,他们在这两年内一直不紧不慢地搞着底层架构和技术规范——先是用了足足半年时间来熟悉汽车的动力和操控系统,然后提出自动驾驶等级概念,紧接着又用了半年时间和sae,acea进行沟通扯皮,好歹获得共识后,这才根据共识提出了自动驾驶的四大关键技术。

之所以这么慢,除了来自传统汽车工业协会的固执和对新技术的警惕,潘多拉这帮人对技术也同样秉持着要做就做最好、最完美、成为行业标杆的存在。

和后世类似,远芯提出的自动驾驶等级也分为从l1到l5这个五个等级,从最低的辅助到最高级的全自动五人驾驶,几乎把所有能够考虑到汽车的干涉和控制系统所面临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根据图像、雷达、定位等分析来做个逻辑判断来操控方向盘的事儿,而是牵扯到一整套汽车行进中的判断,决策,引导,以及控制系统——这也是潘多拉提出的四大核心系统。

判断是行为化描述的总结,用技术语言描述就是环境感知,它涉及到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相当于人类的五感,是自主行驶的基础和前提。

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又涉及到道路、车辆、行人,障碍等采集传感技术。那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专业传感器——譬如激光测距仪、摄像头、车载雷达、速度传感器等等。

而决策,则类似于大脑,从采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对应的决策以及预测——这是目前为止最至高无上的ai,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能够用在ai领域的技术都可以为它所用。

至于引导,则顾名思义,理解为ai将会根据目的地,以及抵达目的地之前的所有道路的状况,来自动给出最优的路径规划,它是大数据与精准定位最直观的运用。

面对如此复杂的技术解读,以至于当苏远山收到那一摞厚达数百页的技术白皮书时,整个人都懵逼了好久。

他在众人眼中看似无所不能,但说实话,自动驾驶,确实已经超出了他所涉及的领域了。

他也知道难,但却不知道远芯席总这帮人居然能把自动驾驶搞得“一看就这么难”。

因此,他觉得,一步一个脚印固然没毛病,但有时候也要适当的放放卫星才行。

面对着苏远山的“要求”,席小丁很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几眼,当意识到苏远山不是以开玩笑的心态,而是认真地需要自动驾驶技术后,他眉毛稍稍扬了一下:“你要哪种?”

“就是……可以自己跑的那种。”

“……我姑且认为你需要的是l3级自动驾驶标准——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拥有全套的传感器系统,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方向盘和油门……”

“对,就这个!”苏远山一听可以控制方向盘和油门,马上便点头:“不需要无人驾驶,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驾驶员的操作。”

“如果你觉得这个很简单的话……那你跟我来。”

席小丁说着便站起身来,走向门外。

苏远山看了一眼刘新宇,后者耸了耸肩:“我猜大概是去训练实验室。”

席小丁点头:“对。”

“你们是怎么训练的?”苏远山马上问道。

不止是苏远山,孙晓川也一脸的期待——这里的训练,显然指的是无人驾驶的ai训练,那岂不是意味着马上就有戏了?

“看了就知道。”

随着席小丁走出办公室,又穿越长长的走廊后,五人走进了一间阶梯教室大小的实验室。

实验室内,一台四十三英寸的超清电视机,正在放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