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可以证明,早立皇太子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
这是血的教训。
若不早立太子,将来皇子一多,谁都想当继承人,势必要引发一场不见硝烟但胜似硝烟的争夺之战。
所以,立皇太子被称之为立国的基础与根本,是为国本。
尽量早立太子,这是朱翊镠离京前特意叮嘱李太后的。
李太后依稀记得。
然而,促成这件事并不容易。
皇长子,也就是即将取好名字那位朱常洛仁兄,不是嫡出。
他是王恭妃的儿子。
但,这也不是关键。
都知道选大明继承人的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样看,是否嫡出并不是有没有资格继承国家大统的必需条件。
眼下,王皇后没有生育,也就是还没有嫡子,朱常洛是皇长子。
那依据“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只要立皇太子的时间够早(抢在其他皇子诞生之前),朱常洛就有机会立为皇太子。
这样,就能避免长达十五年、极度消耗国力的“国本之争”了。
然而,这只是理想。
理想是很美好,可现实很骨感。
即便暂时还没有其他皇子与朱常洛竞争,万历皇帝也不喜欢他。
因为万历皇帝不喜欢王恭妃,所以恨屋及乌,也不喜欢朱常洛。
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万历皇帝曾经提及过,王淑蓉是都人出身,身份极其的卑微,而身为一国之主的万历皇帝瞧不起王淑蓉与朱常洛这对母子。
所以,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万历皇帝有一百多个不情愿。
无独有偶。
李太后偏偏提及这一茬儿,而且看着还非常认真。
她又问道“钧儿,那你以为什么时候立皇太子不早呢?”
李太后有心,故意当着王恭妃的面说,就是希望给她吃一颗定心丸。
李太后何许聪明人?当然能猜到曾经的侍婢王淑蓉的心有多乱——谁不希望自己儿子成为储君?
可王淑蓉的地位……子以母贵,她曾经不过是一名婢女,有幸被选为“九淑嫔之一”也是因为怀了万历皇帝的种,否则哪能轮得到她?
别人或许只是猜测,可王恭妃还不知道万历皇帝根本不爱她吗?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万历皇帝又岂会立她儿子成为储君?
李太后当然希望儿子尽快答应立孙子为皇太子,这样就能给王淑蓉吃一颗定心丸。
不得不说,李太后又一次高估了自己。以为儿子会听她的,即便不那么情愿,也不会反对。
万历皇帝也有心,他不想当着王恭妃的面直桶桶地说出来,所以如是般答道“娘,此事说来话长,儿子正睡得香呢,还是随娘回慈宁宫说吧!”
李太后心领神会地点头道“那,好吧!咱回慈宁宫。”
母子二人与王恭妃告别。
因为儿子,王恭妃感觉一阵莫名的失落。万历皇帝对她怎么样,她现在不在乎,但儿子不同。
可她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太后与万历皇帝离去。
然后,回到儿子身边,看着熟睡的儿子说道“我的儿啊,娘对不起你,都怪娘没用。因为娘没用,所以你父皇不想立你为太子!”
儿子肉嘟嘟的小脸蛋儿,看起来可爱至极,仿佛能听懂似的,居然嘴唇蠕动一下,还蹬了一下小腿儿。
王恭妃开心地摇头而笑,随后她接着又焦虑地道“我的儿啊!若不是生在皇宫里头,娘真想带你到一处偏静的地方,过着简单而平静的日子,那样多好呀!我儿偏是皇子,还是皇长子,娘其实该为你高兴,可又高兴不起来。刚才那一幕,娘看着心乱,却也帮不上忙。娘真没用!”
儿子又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