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精益生产(3 / 3)

苏联的坦克等装甲车辆,被德粉黑得不像话,但就是这样,在诺门坎战争战役,和二战结束的最后一战,都是摧枯拉朽,吊打日本。

日本的工业品,也就是在被其武力征服地区才有市场。当二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制造,甚至被视为垃圾质量的代名词。

但到了70年代,日本制造就变成了质量优良的代名词。

这一切的转变,都来自一个美国人,威廉·爱德华兹·戴明。

他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使日本制造起死回生,再加上朝鲜战争的帮助,日本的制造业就此起飞。

为什么精益生产方式在美国没有开花,但在日本结出了硕果呢?

这跟当时美国的国情有关系。享受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红利,经济一片繁荣,根本没有什么人去在乎质量。反倒是目标管理概念,切中了美国企业急于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想法。

目标管理思想,后来成了美国的主流,也因此导致了世界范围的产业大转移。哪个环节的利润低了,就把哪个环节切掉。

这个思路,我国也在采用,例如,某些地区采用的腾笼换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