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的向城池逼近着,左右两军护佑两侧,防止五原城中的汉人突然袭击!
整个行动迅速而凌厉,这是无数次的战争磨练出来的,战争之中,军令如山!
五原城上,在这低沉而震撼的号角声中,守城校尉望着匈奴军的变阵,脸庞同样变得越发的凝重!
委实是匈奴的架势太可怕了,让人感觉,就像是被一只猛兽盯住了一般,浑身僵硬,动缠不得!
确实,游牧民族不擅长攻坚战。
但不代表他们不会攻坚战。长城如果守军太少,那是不可能防御住数倍于守军的大军。
而且只要攻破一次,匈奴人必定会尽量破坏汉人的城墙,为他以后的入侵,可能。
可以在短时间内突然对敌方个别城池形成围攻,而处于守势的对方则只能分兵驻守各城,这样匈奴人总是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个个击破。
如果遇到坚城这样地势险要而优势兵力难以展开的情况,匈奴军就往往一愁莫展了。
可见,在战术上匈奴军攻城不能直接靠骑兵,但从战略上讲匈奴军攻城得手,还是间接地靠骑兵。
而且他们还经常用战俘和奴隶去充当炮灰,逼着他们去填护城沟,去拆城墙。
再则,汉族边军据城自守只能保全自身,却不能达到保境安民的首要任务。
汉朝时代,政权设置边防军队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匈奴长驱直入南下侵扰本国腹地,保境安民。
目那么,边防军就必须承担起抵御匈奴进攻的责任,如果担心自身遭受损失,龟缩据城防守,坐视匈奴大军烧杀抢掠,政权就失去了设置边防军的意义。
一味畏战也有损军人的尊严,有损边关统帅的权威,也不利于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守城者是被动的,挨打的一方,只能处于防守。长期被围困,城内军队和市民心理压力很大,持续时间越长,越担心被攻破后的可怕后果。
所以守城者心理压力大,守城将领都会担心,下边的人把自己献给围城的敌人,而兵变投降。
因为古代的城池就是一个物资集散地,大量的生产生活都是在城外进行的,匈奴骑兵每次来都不会事先打招呼,所以每次边地军民都损失惨重。
此外,坚壁清野的做法是弱者思维,是被动地选择抗拒。长此下来,必然会让匈奴人目空一切,让汉人士气沮丧。
国民性格就是国家性格,国民如果沮丧,那么国家也难有抬头之日。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