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月底的时候请了假回学校参加期末考,因为赶着日程回来,考完试就匆匆回了剧组。回之前,倒是约着方闻吃了顿饭。
他对我的新闻事件和冒出来的“干爹”一个字儿也没问,倒是我,很关心他未来的打算。
方闻甩甩手告诉我他要考研,我虚伪的祝福了一下,然后真心实意的告诉他考不上可以来我这边,“反正你是天津人,毕了业也要去北京的。”
方闻愤愤的说我不盼他好。
我发现,其实不自觉的我也在把未来的规划往北京转移。至于我要买大房子的事情,早早的就被抛在了脑后。
跟着马伯的几个月让我对电影产生了敬畏心。我居然也暗地里萌生了想要努力把这个东西学好的意向,至于安家立业,还是以后再说吧。
听到方闻说考研,其实我也有些心动。
总归将来工作要定在北京,我先考个研过去,比较好落脚。
可还不等我把计划告知师父,他已经早早帮我决定了去向。马伯帮我谈好了徐成之导演的剧组,也是一位新生代里比较出名的导演,我同样过去做导演助理。
对,我还是不太习惯叫他干爹。孑然一身这么多年,突然有了亲情的束缚,这一切让我感觉很不真实。
即使他对我像师父一样一心一意,认真为我筹谋,毫无保留的教我只是。我的资源在外人看起来好到飞起,但我并不是出生在那个阶级,很明白“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于是乎心里有些打鼓。
在这方面我和师父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他觉得我天生就应该和那些大导演站在一起,拍最有影响力的电影,雕能代表国人荣誉的艺术品。
我想师父可能忘记了,我生在市,爸妈不过是祖国边陲的小小公务员。
我本本分分的在剧组呆到十月份,杀青之后赶在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前回了学校。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独自走在机场里,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这里认识的那个男孩儿。
我们认识一年,却已经超过半年没有联系。
我坚持给他发了半年的邮件,孜孜不倦的跟他分享我每天的趣事,我某个时刻的成长。可那些珍贵的回忆就这么沉入了大海里。
陆柏青就像是随意相识个月的剧组同事。我在剧组的这些年结识了不少人,却在事后大家都默契的不再联系。可陆柏青于我,终究还是和其他同事不太一样。起码我对他掏心掏肺过,所以这半年来的不回应,我多少还是有些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