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叶氏神医(2 / 3)

重活不是重生 樱桃洼 2762 字 2022-11-16

走到镇江,他听说有个老僧能治病,就赶去求治。老僧的诊断和叶天士的诊断一模一样。可是,叶天士当时还拿不出办法,而老僧却能把防治的方案具体地告诉了举人,老僧说:“既有其病,必有治方。从今天起,你每天即以梨为生,口渴吃梨,饿了也吃梨,坚持吃一百天,自然会好。”

举人按嘱咐每天吃梨,果然一路平安无事。当他衣锦回家时,在苏州又遇见叶天士,便把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

叶天士知道老僧的医术比自己高明,就打扮成穷人模样,到庙里拜和尚为师,并改名叫张小三。他每天起早摸黑,除挑水,砍柴等外,就挤时间精心学医。

老僧见他勤奋好学,很喜欢他。每次出诊,必带他一起去。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叶天士把老僧的医术全部学到手。

有一天,老僧对叶天士说:“张小三,你可以回去了,凭你现在的医术,就可赛过江南的叶天士了。”

叶天士一听便跪下自认自己是叶天士。老僧很受感动。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华夏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杠杠,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

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

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仲景书之残缺。其功劳很大。

有一年,苏州发生大温疫,他救活了不少人。其中有个“打更”的人,全身浮肿,又黄又白,病情十分险恶。别的医生看了,都说没得救。叶天士经过细致诊察,只用两剂药就把他的病治好了。

又有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经常复发,十分苦恼。他找叶天士诊治。叶天士开了一个方,嘱他按方服一百剂,就不会复发了。病人服了八十剂,病已好了一个多月,他就再不服药了。

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复发。叶天士对他说:“我叫你服一百剂,你才服八十剂,当然复发了。从今天开始,你听我的,再服四十剂,病就永不复发。”事情果真如他说的一样。

叶天士活了八十岁,临死时,还谆谆告诫他的孩子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沈德潜《香岩传》

叶天士去世后,由他的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取名《临证指南医案》。此书刊于一七六六年,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与儿科,体现了叶天士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症,对症下药。其中以温病治案尤多。

祁景焘怀着好奇的心思查阅叶氏神医的事迹,不料却被叶神医折服了。无论是从他的医学理论,还是他的治学态度都值得祁小神医学习。

重归工作岗位的祁小神医认为,不仅他要学习叶神医,还要把叶神医的生平和事迹收集成册,让千植堂系统的医生一起学习叶神医,做叶神医那样的中医师。

对于祁小神医的建议和要求,叶堂主那是欣然接受,还亲自接下收集、整理、宣传叶天士叶神医事迹的重任,表示要作为千植堂的企业文化深入学习。

没地方坐诊,眼巴巴跑到叶堂主办公室提建议的祁小神医总觉得哪里不对,叶老头的笑容咋个会那么古怪?

祁小神医提倡学习叶天士叶神医,这和他叶千植叶堂主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