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星胚(1 / 3)

据后来华枫的了解,在许多年前,M国已确定粒子束武器的潜在用途是拦截**、攻击卫星以及在敌防区外实施扫雷等。截止2013年,产生粒子束的方法是利用线性电磁感应加速器,但由于加速器太笨重,无法投入战场使用。

M国在基础研究中主要是抓紧研究适于部署在地基和天基反导平台上的小型、高效加速器及其技术。M国利用线性电磁感应加速器产生粒子束,通过同一加速器,连续再循环脉动的粒子束,以便让粒子束在现有的小型加速器中环流,把能量逐渐加到每次通过的粒子上。

M国陆军弹道研究试验室称,尚需进一步证实小型环流电磁感应加速器的原理。这种加速器能否投入战场使用,加速器的尺寸和重量是关键因素。M国还研制过一种实验加速器装置,其尺寸不大于一个办公桌,这是部署在外层空间可以接受的尺寸。

因为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尽管EM都在积极研究粒子束武器,但地基和天基粒子束武器截止2013年尚处于实验室的可行性验证阶段,估计2020年以后有可能进入实战部署。

M国已做的基础工作包括:进行粒子束产生、控制、定向和传播技术理论验证和实验室的试验,用加速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中性粒子束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探讨带电粒子束方案。按照美国的天基粒子束武器方案,氢原子束的能量为200MeV,武器重量60t,用以拦截大气层外助推段和中段飞行的洲际弹道**的弹头。

粒子束的毁伤作用表现在:

(1)使目标结构发生形变/汽化或熔化;

(2)提前引爆弹头中的引信或破坏弹头的热核材造成爆炸;

(3)使目标中的电子设备失效或损毁。

粒子束既可实施直接穿透目标的“硬杀伤”,也能实施局部失效的“软杀伤”。带电粒子束对目标的穿透能力极强,能量集中,脉冲发射率高,能快速改变发射方向。中性粒子束还可对目标周围产生的中子、γ、X射线进行遥测,实现对目标的识别。

根据M国80年代以来的研究结果,粒子束武器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利用中性粒子束武器进行洲际弹道**的拦截和弹头飞行中段的识别。由于粒子束生成装置、能源系统及高能粒子束传输等问题的解决技术难度太大,在可预见的将来把中性粒子束用于洲际弹道**弹头中段的识别,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应用。

洲际弹道**的中段防御既很重要又十分复杂,因为现代洲际**在飞行中段除了释放弹头之外,还释放出大量的诱饵假弹头,要进行中段防御,首先必须将真弹头从大量的假弹头中鉴别出来,而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术。

采用常用的成像技术和辐射测量技术以及低功率激光或微波检测技术等难以识别真假弹头,而中性粒子束能有效地进行这种识别。

对于粒子束武器的出发点是立足于空间作战与防御,主要工作是基础研究和高能量转换技术的研究;对于地基粒子束武器的研究只局限于作为点防御作战的近程武器系统范围,主要是确保带电粒子束在大气层中长距离的稳定传播。

能量转换技术的研究的目的是要形成高速粒子脉冲。M空军的研究机构称,传统的可控硅开关和火花放电开关的研究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开展磁性开关研究,这种开关基于饱和的电磁感应原理,具有很高的重复率。

《机甲世纪II》中的远战型机体很好的诠释了粒子武器远距离、高杀伤的优秀特性。与现今的粒子武器不同的是,在《机甲世纪II》的背景时代里,由于原子物理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粒子武器的质量和体积已经缩小到机甲可以直接装配的程度了。虽然外观缩小了,但是粒子源、粒子加速器、导向磁线圈的基本构造还是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