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也能成为寻找地外生命迹象的标志。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很快就和别的物质结合。正是因为光合作用才导致地球大气中较高的氧气浓度,而在10亿年前,它的浓度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天文学家可以借助光谱分析测量出行星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如果某颗行星的氧气含量异乎寻常的高,那么那里就可能存在着生命。同样,二氧化碳和水也在被关注之列。
搜寻地外文明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答案?或许是明天,或许是1万年。既然地球上的生命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中产生出来,那么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故事。
德雷克提出过一个计算银河系z文明数量的着名公式,即德雷克公式。这个公式中包含一个重要的因子,即一个文明能够维持的时间。作为一个物种,能不能安全的度过掌握危险技术的最初阶段(例如,人类能否不被自身创造出来的核武器毁灭?),而变得理『性』,这至关重要。不同的人对于文明延续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乐观的人得出的结论是银河系中有1000万个文明,而悲观者的数字是不超过1个。
历史上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见解:
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这是探索地外文明的又一个方向。——卡尔·萨根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
si在宇宙中探查各种频谱的信号,希望发现地外文明有意或无意的广播。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是难以确定的。——塞思·肖斯塔克
近年来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资金越来越难筹集,随着经济衰退的持续,我们不得不将预计发现地外文明的时间表向后推迟。——弗兰克·德雷克
除此之外,最让华枫惊讶的就是区别于黑洞的白洞:
白洞是一个强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质均与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围的物质吸积到边界上形成物质层。白洞理论主要可用来解释一些高能天体现象。
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性』质正好与黑洞相反的特殊天体。白洞目前还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但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按照白洞理论,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聚集在白洞内的物质,只可以经边界向外运动,而不能反向运动。因此这种天体外面的物质不能进入。
根据白洞理论,有人认为类星体的核心可能是一个白洞。当白洞内超密态物质向外喷『射』时,就会同它周围的物质发生猛烈的碰撞,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由此推断,有些『射』线、宇宙线、『射』电爆发、『射』电双源等现象,可能会与白洞的这种效应有关。白洞的力是排斥力与黑洞的吸引力相反的力。
由于白洞周围具有很强的引力场,它把附近的尘埃、气体和辐『射』吸引到边界上来,产生很高的加速度,从而与从白洞内高速向外喷『射』的物质微粒相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射』线、宇宙『射』线、『射』电爆发及双『射』电源等高能现象,都可看成是白洞与其周围吸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白洞模型解释宇宙背景『射』线和γ『射』线的来源,也得到了与观测结果相近的能谱。
白洞内膨胀物质所发出的辐『射』具有紫移特征,尤其在最初膨胀阶段,这种紫移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于白洞的起源,一种看法认为,白洞内的超密物质由引力塌缩形成黑洞时获得,它们经过某种内部的矛盾运动,转变成膨胀状态,而又从中心奇点向外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