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淮南军,已是旗帜鲜明用兵于河北,已经难以再收突袭之效。淮南水军强大,这是天然的优势,但是河北敌众也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接连几次在黄河水面上完成了强力的狙击。
这并不是因为淮南水军战斗力稍逊,而是由于河北之敌占据了地利优势。接连几次战败,都是由于淮南军补给不充分而不得不暂退。
这一段黄河水道,平缓辽阔,所以在水面上有多达五六个河洲据点。但是由于淮南水军主力在荥阳河段被拖延了两天的时间,这些河洲俱为敌军所占据,获得了极为重要的补给点,所以淮南军在稍后的较量中,完全处于弱势中。
河洲补给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粮草、物用的补充,敌军甚至可以在中途中返航增添,但是淮南军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只能返航才能得到补充。
所以在延津望下这一段水程中,淮南军所能依靠的仅仅只是一股锐气。在长达百数里的战线中,几乎完全没有补给点。甚至就连酸枣,在失去河洲制胜之地后,都只能休养,而无法物用补充。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淮南水军几次冲击,都是为了获得水道的制胜之地,主要的重点便是对于几座河洲的争夺。
淮南军由于此前的铺垫,在最开始便占据了优势,接连攻破三座河洲,将战线直接推进到了延津以下。但是到了这里,距离石堪军队的大本营已经很近,战斗难度便陡翻数倍。
比如李由之眼下所进攻的这一座河洲,位于白马津与黎阳之间。但是距离黎阳不过十多里的水程,敌军随时都可以进行补充。然而淮南军徒具舟船之坚,补给地却放在了上百里外的延津。
这样的距离差距,在战术上便有太多技巧可做。李由之率领淮南将军三千水军,对河洲已经进行了长达将近一个昼夜的进攻,但却始终不能接近河洲。
水战中,远程武器和舟船械用的优势乃是制胜法宝。像是李由之这座长安大舰,本身便是无坚不摧的庞然大物,所携带的弓矢物用更是海量,但苦于完全无法靠近河洲,只能依靠小型舟船筏具的冲锋对河洲造成有威胁的进攻。
河洲规模并不大,守军规模也不过两千余众,但却已经顽抗了数日光景,打退淮南军各种进攻十数次。这与战斗力无关,主要还是敌军完全依托于地形的优势,滚石利箭,屡发不穷。
这一轮的进攻被打退之后,北面距离不远的黎阳再次有大股舟筏起航,向着河洲直冲而来。李由之自然不能坐视敌军获得充足的补充,驱使座船北面拦截,船上巨大的拍竿频频拍击着河面,敌军那些简陋的舟筏,几无一合之敌,中者无不舟覆人亡!
但是大舰能够阻截的河面不过区区几十丈,敌军舟船分散在宽阔的河面上,灵活异常,稍有松懈,便抵达了河洲。一筐筐的箭矢、谷米被送到了河洲上,这意味着淮南军此前十几个时辰的苦战都沦为徒劳无功。
在这样的战斗环境中,硕大无比的大型战舰由于本身的机动性不足,显得笨拙缓慢。能够阻击敌众的,只有那些在械用上完全不具优势的小型舟船和筏具。但很多时候,当淮南军悍不畏死的接近舟船继而进行接舷战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战船上仅仅只是一群完全不具备战斗力的流民壮丁。
那些一个个战战兢兢,不要说披甲,甚至连基本的刀枪军械都没有。一旦被淮南军阻截住,完全只是发乎本能的应激反应,或是一拥而上,或是跳河逃命。
这完全就是无赖的打法,欺负淮南军人用不足,用一群乌合之众,加上一批造价低廉的舟筏,用人命将淮南军精锐水军阻截在黎阳以西,不能完全投入于滑台、白马津这样的要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