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守将乃是李傕手下的骑都尉张苞,听说城下的人居然是国丈董承,连忙命人打开了城门,将董承放进了城里。
董承骑着马穿过门洞,来到了城内时,见到一员武将垂手站在路边,连忙翻身下马朝对方走了过去。他和张苞曾有过几面之缘,一打照面,就认出了对方,连忙拱手笑着说“老夫还以为函谷关的守将是谁啊,原来是张骑都尉。”
“见过国丈。”张苞躬身朝董承行礼后,客气地说“国丈远道而来,想必已人困马乏,请到守将府中歇息片刻,但末将击退了来犯的贼兵,再设宴款待国丈不迟。”
满脸笑容的董承,听到张苞这么一说,立即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说道“张骑都尉此言差矣。若是说贼,前有伏诛的董卓,今有乱京师的李傕、郭汜。他们才是危害社稷的国贼,冀州兵马正是前往京师讨贼的。”
“董国丈,”张苞将手搭在了剑柄上,望着董承问道“你莫非是为贼兵来当说客的么?”
见到张苞的左手握住了剑柄,董承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发慌,但他故作镇定地说“张骑都尉差异,老夫并不是来做什么说客的,而是为了救骑都尉的性命而来。”
董承的话将张苞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不知国丈此话何意啊?”
“根据长安的线报,李傕、郭汜两人每日里大打出手,死伤狼藉。”董承望着张苞说道“假以时日,等两人的兵马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算冀州牧不起兵,也会有关中的诸侯兴兵讨伐李傕、郭汜二贼。若是两人败亡之后,骑都尉守在这个函谷关内,就算有天险可以依托,但若是断绝了钱粮,你认为还能支持多久?”
对于董承的这种说法,张苞的心里泛起了嘀咕虽说函谷关乃是天险,但要是被断绝了钱粮,就算自己有心固守,关内的兵士也会发生哗变。这么一想,他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忙拉住董承的手臂,紧张地问“董国丈,可有什么妙计,能救末将的一条性命。”
“冀州兵马就在关外。”董承朝关外一指,说道“若骑都尉不想给李傕陪葬,就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关。冀州牧带人忠厚,若是知道你主动献关,想必将来对你必有重用。”
张苞听完董承的这番话之后,站在原地发了很久的呆。见他已经有些心动,但却迟迟不能下最后的决心,董承便趁热打铁地说“张骑都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将来就算想归顺冀州牧,可能也不会得到重用。”
董承的话说完后,张苞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猛地一跺脚,说道“既然国丈这么说,那末将就听你的,将函谷关献给冀州牧,为将来谋一出身。”随后,他吩咐兵士,“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城。”
黄忠和荀攸二人,就骑马站在离函谷关一箭之遥的地方。黄忠望着高高的城墙,有些担忧地问荀攸“公达,你说董国丈能劝服守将吗?”
“若是李郭二贼没有反目成仇,估计董国丈的劝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荀攸给黄忠分析说“但如今李郭之乱,让两人的手下人人自危。若是有可以投靠的主公,那些人会毫不迟疑地舍弃李傕、郭汜,转投新的主公。若荀某判断无误的话,要不了一炷香的工夫,关门就会打开。”
他的话音刚落,函谷关门便被打开,随后从关内出来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董承和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荀攸冲黄忠一笑,说道“汉升,看来事情要比我们预料得更加顺利。”
黄忠在马背上直起身体,冲着后面大声地喊道“进城!”
骑兵大队进入了函谷关,黄忠、荀攸、董承跟着张苞来到了守将府。荀攸见张苞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便好言安抚了他几句,随后派人到后面去向韩湛报讯,说已经取得了函谷关。
就在张苞准备设宴款待黄忠等人时,忽然有人来报“启禀骑都尉,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