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靖康之难(五十六)(1 / 2)

这天晚上,宋钦宗听说城内混乱不堪,已处于无政府状态,担心太上皇与郑太后遭到溃军与乱民冲击,于是派人将他们接入皇宫,安排在延福宫里。

自十月初十宋徽宗生日以来,他们父子二人已有两个多月没见面了。为避免父亲以太上皇名义干预朝政,宋钦宗在此期间一直对父亲封锁外界消息。宋徽宗对他这个儿子也心灰意冷,失望透顶。

早在初秋时,宋徽宗就明确指出,金人肯定会去而复来。他写信劝宋钦宗赶紧部署,离开东京以避险。可是,宋钦宗却执迷不悟,执意不肯,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直到京城落入金人之手,宋钦宗这才醒悟,痛哭流涕,后悔不已,可惜悔之晚矣。

张叔夜与刘延庆劝宋钦宗赶紧出城逃跑,何栗与孙傅则劝宋钦宗下决心在内城与金人巷战。可宋钦宗自己觉得,这两个选择都很冒险,最好还是与金人和谈。究竟该如何是好?宋钦宗想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关键时刻难下决断,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半夜二更时,宋钦宗亲自写下一份手札,宣召大臣紧急入宫,开会商量。过了一会儿,只有吏部尚书谢克家、景王赵杞、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秦桧四人先后来到福宁殿。

宋钦宗与他们一同步行,来到合门阁中开会商议。商量不久即决定,派谢克家与景王立即出城,去二太子军中打探一下金人的真实意图。

景王赵杞是宋徽宗第六子,这年二十二岁,他临行前去延福宫请示宋徽宗。宋徽宗同意他去金营,并说道“一切皆以全活生灵为主。”

因为内城城门已关闭,谢克家与景王只好缒城而下,随行人员只有两个。他们先去南熏门,然后辗转到达城东北郊刘家寺。

谢克家与景王走后不久,又有一些大臣与亲王陆续来到福宁殿,如何栗、孙傅、陈过庭、莫俦、吴开以及郓王赵楷等。这时候,天色已蒙蒙亮,宋钦宗于是与众臣一起来到祥曦殿议事。

孙觌来的比较晚,因为他家住在外城。当时内城城门关闭,道路不通,他于是自城南西冈沿着蔡河一直往北走,从宜秋门入城。一路上,他看到金军在四面城壁纵火,烈焰腾空,黑夜被映照得如同白昼。途中,他恰好亲眼目睹了成群结队的溃兵与百姓,纷纷出奔万胜门那一幕。

为防金军入城屠杀,何栗建议宋钦宗下旨,让百姓到宣德门继续领取兵器,准备巷战。宋钦宗表示同意,他觉得虽然已派人去往金营了解情况,但不知结果如何,应该做两手准备。

润十一月二十六日黎明时分,只见一个又一个宦官从东华门匆匆出宫,他们受命要到四处传达圣旨,令城中百姓立即赶赴宣德门请甲救驾。他们骑着马,沿大街小巷一路奔跑一路呼喊。哀切的声音,在这冷冷的晨风中听起来格外凄凉。

百姓们听到命令后,都陆续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宣德门门前的广场上。人们纷纷往门前拥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喧腾不已,纷乱不定。

天色大亮时,宋钦宗在何栗、孙傅等大臣陪同下,缓缓登上宣德楼。面对广场上乱哄哄黑压压的人群,宋钦宗东张西望不知所措。何栗、孙傅等大臣也都大眼瞪小眼,无计可施惶惶不安。

这时,只见人群中有一个中年人奋力挤到楼下,并健步登楼,直接来到宋钦宗跟前。宋钦宗吃惊地问道“你是谁?”

这人回答道“臣是王伦,百姓喧乱,臣能压之。”宋钦宗让他赶紧下去弹压。

王伦说道“臣未有官,岂能弹压?”于是毛遂自荐,请皇上封他官职。

宋钦宗见王伦这人很有担当,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不禁欣然大喜。宋钦宗当即命人取来纸与笔,亲笔写下委任状,任命王伦为吏部侍郎。

王伦是宋真宗时代著名宰相王旦之弟王旭的后裔,也算得上是世家子弟,只是到了王伦这辈,